- UID
- 26314
- 帖子
- 8014
- 主題
- 3657
- 精華
- 1
- 積分
- 14463
- 金錢
- 440288
- 閱讀權限
- 150
- 來自
- 老蘭-八角亭
- 在線時間
- 252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2-10-7
- 最後登錄
- 2019-6-28
|
近年社會高速發展,改變小城的環境面貌。基建工程和大廈興建,令大量土地陸續被開發利用,形成城市綠化分佈不平均,綠地面積日漸縮減。不僅改變澳門的景觀,也影響環境和空氣質素。城市要可持續發展,居民生活環境改善,“綠色生活”必須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據環保部門有關規劃諮詢文本,計劃在二○二○年將本澳綠化覆蓋率提升至百分之四十五,文本更稱去年本澳綠化覆蓋率已達到百分之四十一點五。但居民難以感受城市的綠意,有社會人士指出,實際上本澳綠化比率相當低。例如近年當局在街道吊掛花盆,綠化面積便以整條街道計算,而且休閒場所也計算在內,這些都並非真正的綠化覆蓋率。統計方法牽強取巧,更未能反映人均擁有的綠化面積。
隨着小城日見熱鬧,繁忙的生活和稠密的居住環境,讓人更渴望擁有綠化、休憩的空間;加上經濟環境改善,讓更多人意識到生命與健康的可貴。尤其是老年人,都希望能在繁囂的城市中找到廣闊的綠色空間,休養生息;青年人盼望能在綠蔭下跑步,鍛煉身體;兒童亦喜愛到公園玩樂嬉戲。綠色、休閒的環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追求和共識。
雖然本澳的總體綠地面積不少,但分佈極不平均,大多集中在離島山林與人口疏落的地帶,人均綠地面積遠低於鄰近地區的水平。而且近年本澳大興土木,大型工程和道路設施興建犧牲了不少綠地面積。雖然當局近年有意在新區補種樹木,務求增加城市綠化面積,但補植幼樹生長需時。部分街道加設花盆、吊籃與樹木的生態效益不能相提並論,這些工作又怎能輕易扭轉人均綠化面積?尤其在舊區受到街道狹窄、空間不足和固有規劃所限,綠地空間更難擴展。
為配合城市發展,本澳展開多項基建工程,不少樹木被迫搬遷或砍掉。政府部門應進一步督促相關工程,施工前先諮詢專責部門和專業團體的意見,互相溝通,盡量原地保留樹木或覓地保育,是維護現存樹木的重要措施,這點亦需跨部門配合協作。與此同時,越見“嚴苛”的生存環境與病蟲害令樹木“買少見少”,是衆多城市發展過程面對的問題。要提升城市綠化率,增加人均綠化面積,當局必須持續強化街道樹木管理,借鏡鄰近地區的保育挽救措施,引入先進經驗和檢測儀器,及早發現問題樹木,尋求合理有效的協助。同時有需要研究如何減低環境變化對街道樹木的威脅,加強樹木防病、治病工作,在最需要的密集街區開闢綠化,都是綠化工作必須認真面對的課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