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香港新聞] 年假旅客迫到怕 承接力有數得計?

【經濟日報專訊】新春假期雖有不少人外遊,但本港仍然人頭湧湧,海洋公園一連兩日迫爆,須暫停售票,商場、街上甚至南丫島也有本地人及遊客爭位。究竟旅遊承接力「爆燈」是否有指標?且看澳門經驗,確實有數得計。


新年到,不止港人放長假,更是內地黃金周檔期,大批自由行趁機來港玩樂消費,帶來經濟收益固然好,卻也一併迫爆了大小景點。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創下單日入場人次最高紀錄,海洋公園更於初三、四一度暫停售票,減少入園人數。
內地黃金檔 南丫島也迫爆
網上也有不少市民指去到哪都人頭湧湧,在尖沙咀、銅鑼灣等地區,聽到的盡是普通話,遊客似乎比本地人還多;怕商場購物擠迫,一心到郊外避避,但居然連南丫島沙灘也見到一個個拖着行李的遊人!不止港人抱怨,有內地網民也指,光是排隊坐山頂纜車也等了逾1.5小時。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一月時曾稱,正評估本港能承接多少旅客,將向中央反映結果,但並沒說明如何評估。究竟本港可承受多少旅客?是否已「爆燈」有沒有客觀指標?是否只根據酒店房間數目或景點可應付人流便可計算?本地人假日或甚至平日也要與旅客一齊迫,這些心理主觀感受,是否也計算在內?
事實上,旅遊承接力看似虛無,但亦非不能量化。在本港隔鄰的澳門,港澳自由行03年實施後,澳門政府便開始資助當地的旅遊學院進行研究,每年提供澳門旅遊承接力上限的報告。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便指,研究顯示澳門承接力上限為2,900萬人次,澳門去年旅客人次已超過2,808萬人次,逼近臨界點。有澳門學者亦指政府需要重新檢視現行政策。
澳門可以如此「實牙實齒」地提出旅客迫爆,皆因有數得計。而這上限數字如何計算得來?
有關研究包括兩部分,包括評估本地人與旅客的心理承接力,以問卷訪問本地人與旅客各逾5,000人,在平日、假日與黃金周期間共挑選44日訪問,並與訪問當日的旅遊入境人次比對,例如07年研究便發現,每日入境旅客逾7.5萬人次的日子,無論是本地人或旅客,均在擠迫感、服務環境等項目表示不滿意,並推算出澳門社區心理承接力約每日6.9萬至7.9萬人次。
研究另一部分,則是向政府及業界索取資料,了解酒店、餐飲、交通、口岸通關等8大範疇承接力,評估哪些範疇未達理想,例如07年研究便指除了餐飲與口岸通關之外,其他均需改善。
統計非為截龍 旨在警惕政府
承接力有數得計,至少可客觀掌握旅客迫爆情況。港府要評估本港旅遊承接力,也應將港人與遊客的主觀感受也一併納入,否則即使酒店數目足夠,但本地人抱怨,遊客也不高興,雙方均受罪。
雖然近年社會有聲音嫌旅客多,甚至提出要限制旅客人數,但根據澳門經驗,承接力上限要計數,卻並非一成不變的「死綫」,亦不在於要對旅客「截龍」或收緊自由行,反過來是作為警號,以警惕政府何時要加強措施來提高承接力。
澳門旅客人次趨近上限,當地旅遊局局長本月10日便指出,改善城市設施可改變承接力上限,又指希望分流旅客到澳門不同區域,今年六大目標之一便是協助社區發展中小企,令社區景點興旺,提高承接力。
近月有報道指,在銅鑼灣區藥房數目比便利店更多,本地人買罐午餐肉也難,屢有自由行迫爆景點商場及水貨客搶貨等事件,雖然旅遊業為本港帶來龐大的經濟收益,創造就業,但也要顧慮本地是否「頂得住」,彈丸之地的香港,還可承受多少旅客?相信市民都樂於盡早聽到答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