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頻頻反酸警惕胃食管反流病




陳麗珊

    頻頻反酸警惕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的食物或胃液反流(逆流)至食道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變。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長時間的反流可導致巴瑞特氏食道症 (Barrett's Esophagus)及食管癌。發病高峰年齡為40至60歲,男性多於女性。該病主要症狀是每於餐後或夜間睡覺時出現反酸、燒心、胸痛、呑嚥痛苦、反胃等,嚴重者可因食管黏膜糜爛而出血,少數患者可出現咳嗽、哮喘等消化道以外的症狀。
    胃食管反流病致病原因主要包括:
    1. 下食管括約肌功能失調:下食管括約肌是食管末端長3-4cm的環形肌束,正常人靜息時為一高壓帶,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
    2. 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鬆馳:指在非呑嚥情況下食管括約肌出現自發性鬆馳,而且鬆馳的時間明顯長於呑嚥時鬆馳的時間,因此易出現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
    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通常根據典型臨床表現,例如長期、持續地出現胃反流或燒心的症狀。經醫生確診後可選擇性地進行下列檢查:食管24小時pH監測、食管壓力檢測、內鏡檢查、X線鋇餐檢查、食管核素檢查、抑酸劑診斷性治療試驗等。而胃鏡檢查是診斷食管炎的必須手段,必要時結合內鏡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根據內鏡檢查結果,胃食管反流病可分為內鏡檢查結果陰性的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和內鏡檢查結果陽性的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的不適症狀雖然並不會立即危害生命,但長期性的“反流性食道炎”仍有造成大量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若不予治療,可能會引起食道狹窄及巴瑞特氏食道症的病變,巴特氏食管我們把它定為癌前病變,因為巴特氏食管患者產生食管癌(腺癌)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30倍至50倍,進而提高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方法除了藥物治療外,更需要患者自我照顧,應注意事項如下:1.勿擅自更改用藥情形;2.避免食用咖啡、朱古力、辛辣、高油脂物、柑橘等;3. 注意可能會引發症狀的藥物; 4.建議戒煙;5.避免刺激胃液分泌;6.適當休息、睡眠姿勢。若躺下或睡覺時有症狀產生,建議睡前2小時勿進食;7.適當控制體重。硏究指出肥胖者(尤其是腹部肥胖),會隨着胃部腹壓的增加而較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發生; 8.培養良好的飮食習慣。少量多餐; 9.穿着寬鬆衣物。
    若倂發巴瑞特氏食道症者,應定期接受內視鏡追蹤檢查,以早期檢測癌性病變。服用藥物一定要堅持療程,症狀緩解後由醫生來判斷是否維持治療,防止複發。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就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1

評分人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