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美副將12別墅

本帖最後由 霍景耀 於 2013-8-24 08:56 編輯


美副將大馬路開闢前是歷史悠久的望廈村,與附近的龍田村屬於當時最大的華人聚居地,但在1849年時村落被澳葡政府強行侵佔,而村民與政府進行長時間的抗爭。直到20世紀初,政府終於摧毀望廈古村並開闢貫穿東西的馬路,即為今天的美副將大馬路。美基士打曾血洗關閘和白沙嶺,而以其名命之的馬路則摧毀僅餘的村落。

街道開闢後,只有少數建築物和街巷被保留下來,包括普濟禪院、觀音古廟、城隍廟、康真君廟和少數民宅等,其餘的建築皆被發展商收購並興建平房,也就是今天所見的別墅。被收回的平房位於美副將大馬路55號至73號及連勝馬路118號至120號,都是建於1939年,據說由華人建築師設計,屬於「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Soft Portuguese Style或Nationalistic Style)建築物。



這種風格屬於一種折衝式風格(Eclecticism),包含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早期現代主義風格(Early Modern)、17和18世紀的傳統葡式建築風格,以及地區性的建築特色等。因此,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的建築在結構上採用現代主義的建築技藝,但具有非常多元化的裝飾,成為一種既符合新時代,又突出傳統和地區文化的代表性風格。



在20世紀初期,葡萄牙推翻君主制並先
後成立第一共和國(The First Republic)和第二共和國(New State,葡文為“Estado Novo”),這種新式風格已被使用在建築物上。不過在1940年代時,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大量被採用到公共和私人建築上,幾乎是盛極一時。由於這種風格與民族主義(Nationalism)同時盛行,所以被冠以「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可惜在1950年代,現代主義風格(Modern Style)漸漸取代民族主義風格,所以這種風格也慢慢出現式微。





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的風行並非限於葡國境內,同時也推廣到葡屬殖民地上。在現代主義建築崛起的20世紀中,當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城市紛紛追求新潮風格,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卻獨領風騷地盛行於澳門,說明了澳門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歷史文化,而具有這種風格的建築更是罕見的建築珍品!在地產商大力發展下,從美副將大馬路至荷蘭園大馬路(Avenida do ConselheiroFerreira de Almeida),以及東望洋山(Guia Hill)都蓋滿了這些平房和別墅。





不過隨著該區的發展,多數平房早已被拆卸並重建為高樓,其他地方的平房也買少見少,只有極少數平房殘破地空置,所以美副將大馬路的平房是少數能被完好地保留的平房建築群。平房所保留的不單是建築群的完整性,以及建築物本身,也文物包含了原功能和人脈等內涵。總括而言,這12座平房在本土建築史上擁有特殊價值,而且具有歷史和社會價值。        




今天12座平房中,只有6座還在使用。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6

評分人數

  • 黃臘鯧

  • simo

  • 王腳立

  • IF212

  • 綿羊

   

平時都唔覺得有咁多座

TOP

羊住美副將好耐,真係好住,不過今年搬走咗囉

TOP

平時行經時, 可能見慣見熟, 不覺得有甚麼特別, 但將各間別墅的相片互相細看比較後, 又的確幾有建築特色

TOP

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間,由塔石至望厦區皆多是葡人居住地區,在此區建了好多二層花園洋房並有車房,自成一景,記得於六十年代乘單車經過文第士街就見一幢幢花園洋房,園内之杉樹映托出濃厚歐洲景觀,士多紐拜斯一帶更有彩虹别墅,金門别墅等……六七年赤化後很多葡人離澳,及至七六年葡國革命傳退出澳門管治,葡人把物業變賣返葡,此時澳門物業開始興旺,洋房全被發展商收購,建成今天的住宅大厦,往日此區的寧靜歐洲風光只能存在老一輩人回憶中……

TOP

日後會唔會因地皮值錢就.........

TOP

羊住美副將好耐,真係好住,不過今年搬走咗囉
綿羊 發表於 2013-8-24 13:44


美副將大馬路係唔係以美基土打将軍(六六年代前在市政廳前地銅像,一二三事件中被拉下)而命名嗎?

TOP

美副將大馬路係唔係以美基土打将軍(六六年代前在市政廳前地銅像,一二三事件中被拉下)而命名嗎?
simo 發表於 2013-8-24 21:56


正是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正是
IF212 發表於 2013-8-25 21:07



謝謝告知……

TOP

第一幅圖是一別墅群,俗稱八間屋,即現今柏蕙花園地界.

TOP

以前就只係覺得佢殘舊同好多青苔

TOP

現在雅連訪的曉暉閣及高雅花園亦是花園洋房,更大, 有冇人有舊照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