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962
- 帖子
- 202
- 主題
- 135
- 精華
- 1
- 積分
- 1941
- 金錢
- 55878
- 閱讀權限
- 150
- 性別
- 男
- 來自
- 非洲
- 在線時間
- 55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3-8-14
- 最後登錄
- 2015-11-6
|
桃花崗
本帖最後由 霍景耀 於 2013-8-29 15:39 編輯
1970年代,澳門正從傳統手工業轉向製造業為主的經濟,不少工業大廈在罅些喇提督大馬路(Avenida da Almirante Lacerda)和慕拉士大馬路(Avenidade Venceslau de Morais)興建。提督馬路的工廠以製衣廠為主,而慕拉士大馬路則多是製作機械的工廠。
雖然有大量本地工人投身於製造業,但尚未能滿足人力需求,而因為中國政局不穩,部份內地居民逃避港澳,工廠成為他們生活的庇護所。隨著中國政局明朗化,以及改革開化的推動,大量內地新移民來澳生活,工廠是他們賺取來澳的「第一桶金」的地方,靠著這些錢財白手起家
桃花崗正是在工業發展中出現。面對貨品巨大的需求,廠方需要工人長時間工作以應付需求,午飯時間往往只有一小時,甚至半小時。不少大排檔設在工業大廈之間,桃花崗就是位於紅街市旁的羅約翰神父街(Ruado Padre Joao Climaco)上,而且是規模較大的一處大排檔區。據當地的老街坊所言,工廠到了午飯時間,大量工人馬上走到附近的大排檔,而餅店和排檔也早已準備好食物以應付人潮。
每天桃花崗上約有六百多人光顧,從今天的環境看來真的是難以想像。「桃花崗」的名字源於很多女工人在那裡用膳,年輕的小伙子都會到這裡「賞花」,碰碰自己的桃花運,在這裡尋找長相廝守的對象,用今天的角度來說這裡是一片「溝女聖地」。
|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
4
評分人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