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被強國同胞攻佔!

被國內同胞攻佔咗! 現在假日嘅澳門,感覺好似已經被國內同胞攻佔咗!<br />
去到邊都見到佢地,出街就好似同佢地打仗咁!

澳門華麗背後的小民故事
貧窮線,是否一線定你富或貧?澳門的GDP已冠絕亞洲,但顯示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已達3.8,明愛總幹事潘志明指,估計有兩成澳門人處於貧窮線之下。澳門至今連貧窮線的諮詢都沒有出台,惟貧窮仍如附骨之蛆,緊緊地咬噬著沉在最低層的人們不放。




本澳大街小巷,不時可見年邁老人家辛苦執拾紙皮,賺取微薄的金錢過日子。(袁金秀攝)
  
68歲的毛姨本來寄望當看更月入3,000餘元(澳門幣,下同)的兒子救濟,但他近期加了薪水至3,500元,超出3,450元的最低維生指數,結果他領不到經濟援助,更要靠父母的養老金過活。現實諷刺得讓人哭笑難分。




毛姨兒子因為加薪而超出最低維生指數50元,失去申領經濟援助資格,幸得食物銀行幫忙,讓她擔子大大減輕。
(袁金秀攝)
  
綜合多國經驗,解決貧窮問題,涉及兩個重要機制,即合理的最低工資及貧窮線的設立,澳門近期單就最低工資問題,已鬧得焦頭爛額,至於訂定貧窮線,目前更是遙不可及,然而,在澳門金光燦爛照射不到的陰暗面,貧窮問題如夢魘一樣,揮之不去。

毛姨的故事

在南灣某一幢舊樓內,68歲的毛姨艱難地照顧四年前中風躺床的78歲丈夫,說起臨到暮年竟又逃不過命運的折磨,毛姨心情難免煩燥。在明愛的食物銀行領取乾糧期間,毛姨細細訴說這些日子的遭遇……

毛姨當看更的47歲的兒子,本來收入未超過澳門訂定的3,450元最低維生指數,雖入息微薄,仍可領取一定的經濟援助,每個月除把部分收入寄給在內地居住的妻女,還有餘力給父母每月200元的家用,詎料適值政府近期調整保安及清潔員的薪酬後,他的收入不幸地超出維生指數50元,達到尷尬的3,500元,結果一切福利斷絕,拿不出200元家用之餘,還要靠父母每用的6,000元養老金,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

「冇錢剩,依家樣樣嘢都貴,買個生果都要幾蚊雞。」毛姨慨嘆,她又稱,養老金本來亦夠生活開支,只是老伴中風後,為其購買中成藥的金錢已佔了日常開支一大截,雖有四名子女,遺憾另外三名子女甚少探望兩老,亦從來沒有給予生活費。後經朋友介紹,毛姨四個月前開始使用明愛明糧坊短期食物補助服務,期間得到罐頭、杯麵和大米等食物資助,為毛姨一家減輕不少壓力。

那麼,政府如設定貧窮線,類似毛姨的貧苦人家,是否就能因此脫貧?

貧窮線設立沒迫切性

理工學院公共行政學課程教授婁勝華解釋,澳門與香港的社會背景不同,香港設有「扶貧委員會」,扶貧工作一直在進行,但不少意見指相關政策成效不彰,貧窮的人愈來愈多。




理工學院公共行政學課程教授婁勝華指,調高最低維生指數,較設立貧窮線來得實際。(袁金秀攝)
  
反觀澳門,除了每年的現金分享外,亦有兩個很重要的扶貧政策,分別為「最低維生指數」及「低收入工作補貼」,這些措施對紓解貧困有很大的作用,故澳門貧窮情況、貧富差距等沒有香港嚴重。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