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3
- 帖子
- 8369
- 主題
- 4212
- 精華
- 10
- 積分
- 21123
- 金錢
- 239664
- 閱讀權限
- 200
- 在線時間
- 435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1-3-14
- 最後登錄
- 2020-10-15
|
哪些人容易患上冠心病?
| |
| 高血壓 根據2012年衛生局的數據,高血壓連續4年高居澳門居民根本死因的第一位。患者平常多無不適症狀,當血壓過高時偶可出現頭痛、頭暈、眼花,容易被患者忽視。長期高血壓除了有發生腦出血的風險外,更重要是直接破壞冠狀動脈的血管內皮(即血管最內側的幾層細胞),膽固醇容易在局部聚集成斑塊,導致血管狹窄並出現心絞痛,當斑塊破裂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 |
|
|
| 糖尿病 糖尿病位居2012年澳門居民十大根本死因的第五位,患者多合倂冠心病,因血管內皮細胞使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使內皮細胞的功能受損,膽固醇容易在局部受損的地方聚集導致血管狹窄。 糖尿對血管的影響是全身性的,可導致眼底血管粥樣硬化,破裂出血而致盲;可導致頸動脈狹窄,斑塊脫落後發生腦栓塞(中風);也可導致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末梢神經病變,反覆� |
|
|
|
哪些人容易患上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冠心病(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是發達城市居民的常見病,多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阻塞使血管狹窄,導致血流量下降。當人體活動時(如跑步、上樓梯或與人爭吵),心肌耗氧量增加,但因血管狹窄,供血供氧不足,引致“供求失衡”,從而誘發心肌缺血。可表現為與活動有關的心絞痛,嚴重時出現斑塊破裂,動脈突然完全堵塞而發生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澳門居民的十大根本死因之一,由於心肌為不可再生細胞,心肌梗死後必然導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臟破裂,患者多死於心臟衰竭和猝死。
目前硏究認為,冠心病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影響而導致,稱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吸煙、肥胖和缺乏運動等。總體來說,患者對各項危險因素的控制很不樂觀(表1)。
値得關注的是,當基礎條件相似時,吸煙的人群比不吸煙的人群發生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2至3倍(表2)。因篇幅所限,本期扼要介紹高血壓和糖尿病。
表一:
國際冠心病指南建議 達標比率 戒煙 48% 規律運動 34% 身體質量指數(BMI)<25kg/m2 18%
腰圍
<94cm(男性)
<80cm(女性)
25%
12%
血壓 <140/90mmHg 50%
總膽固醇 <4.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2.5mmol/L
49%
55%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7.0mmol/L
糖化血紅蛋白 <6.5%
27%
35%
表1 歐洲22個國家冠心病患者對危險因素控制的達標情況
(引自EUROASPIRE III研究)
表二:
性別 年齡(歲) 總膽固醇(mmol/L) 血壓(收縮壓,mmHg) 吸煙 風險 女 60 8 120 否 2% 女 60 7 140 是 5% 男 60 6 160 否 8% 男 60 5 180 是 21%
表2 同時合併多個危險因素患者的10年內發生致命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引自SCORE研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