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馮局道歉認溝通不足

馮局道歉認溝通不足

    【本報消息】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上午就颱風“妮妲”襲澳期間,氣象局與公眾溝通不足道歉。下午氣象局長馮瑞權接受傳媒訪問時承認工作上與市民溝通不足,“妮妲”接近澳門時風力不足以掛八號風球,但沒有即時向市民發放,對此向公眾道歉。他表示,氣象局會將三號風球轉八號風球前每三小時發佈信息改為每小時發佈,同時增加發佈渠道。
    不似預期欠解釋
    馮瑞權受訪時表示,昨日與羅司開會,司長指其工作缺失,不是預報技術上缺失,主要是指氣象局曾經發佈將會改掛八號風球的訊息,給了市民的期望,但最後檢測到風力不足以改掛八號,但與市民溝通不足,沒有好好解釋改變的原因。他對工作不足之處令到市民不便,衷心向市民道歉,往後會向市民加強颱風訊息的發放,令市民更清晰颱風情況。
    道歉不難好應該
    被問及在本月二日舉行記者會時為何沒有道歉,他表示,上次記者會拉開小小話題,所以沒有即場道歉,道歉根本不困難,做得不好,說聲“對不起”是很應該的。
    他重申,“妮妲”近岸後,氣象局發現風力變弱,再登陸後,進入雷達監察範圍內,更清楚測到颱風強風區域只覆蓋到香港,走向和未來發展不影響澳門,所以沒有掛八號風球,只是當時沒有即時將信息帶給市民。
    增訊息發放渠道
    他表示,現時一號風球每六小時發放一次信息,三號風球每三小時發放一次信息,八號風球每一小時發放一次信息。氣象局計劃增加由三號風球改掛八號風球前的訊息發放,由每三小時發放一次改為每一小時發放,同時會增加信息發放的渠道。
    現時八號風球信號的定義是風速達每小時六十三至一百一十七公里,陣風約每小時一百八十公里。本澳是以每小時風速決定是否掛八號風球。有意見提出有關颱風信號的定義需要修改,建議參考香港每十分鐘風速作信號的定義。他表示,現有颱風信號定義已經沿用多年,其間只作少許修改,有必要適時全面檢討。他希望市民多提意見,再配合當局的數據分析,修訂符合市民要求的颱風信號定義。但港澳兩地差異大,香港的標準未必完全適合澳門。若以每十分鐘的風速作定義未必合適,因為一至十分鐘的風會受到其他天氣變化影響。
    落台非自己決定
    被問及有市民要求其落台,馮瑞權表示,其職務是政府授予,不是自己決定,與司長會面時,沒有表示其是否合適擔任局長職位。回歸後,本澳氣象局預報能力大大提高,他有信心繼續做好工作。他坦言,近日收到一定數量市民的投訴,會盡快逐一回覆市民。
    主管懸空要兼任
    就有指氣象局內部管理混亂和削減人手,馮瑞權感到並不混亂,員工的工作調配透過會議決定,管理層和員工透過會議溝通,內部溝通不存在問題,但有個別員工有不滿也難以避免。今年有增加少許人手,沒有削減人手之說。他坦言該局前線人員工作壓力大,一些資深員工薪酬比主管高,有資深員工不願做輪班工作,所以不擔任主管,令到部分主管職務懸空,由今年初起由其兼任懸空主管的工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