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重藥治的士亂象

途人揚手即停,是的士營運和服務之本。反觀本澳,的士違規問題非但屢禁不止,更有蔓延趨勢,拒載和揀客比比皆是、“泥鯭的”四處“釣”客。當局雖不斷重申加強打擊,卻收效甚微。如何糾正的士歪風,社會高度關注。
    本澳的士整體服務質素如何,自有公論。誠然,本澳的士從業員大都敬業樂業,奉公守法。但一小撮害群之馬,足以影響整個行業的形象。政府近年已先後四次增發的士牌照,合共增加四百三十個的士牌,但隨着多個大型旅遊設施相繼落成,來澳遊客數字不斷攀升,的士雖增,但“打的難”從來未見改善。
    近年的士揀客、拒載已非新鮮事,近期情況每下愈況。節假日期間,無論口岸、酒店外的士站均見長長候車人龍,卻鮮見有的士願意進入的士站,反而在不遠處有“冚旗”的士出沒,願者上釣,等乘客自行上前討價還價。尤其在節假日夜間,即使是旅遊旺區、夜店林立之地,亦鮮見有的士在街頭兜客,乘客只能被逼乘坐“泥鯭的”,任其“宰割”。即使在街頭“兜客”的的士,亦甚為“揀食”,對長者和婦孺截車似“時運高、睇唔到”;見有貌似外地男性截車,則遠遠馳至,有司機還向客人推介“開心地”,為的是賺取夜店的豐厚佣金。
    對於的士違規,當局並非視若無睹,亦有主動出擊。今年一月至十一月,交通局稽查人員查獲四百四十宗違規個案。但稽查人員數目有限,又無法全天候持續執法,加上違規成本低,根本難起阻嚇作用。乘客雖然可向當局投訴的士違規,今年一月至十一月,交通局共接獲一千五百多宗投訴的士個案,但只有約百分之三違規司機遭處罰,約一成遭勸喩或警戒,其餘大部分則因投訴者未能提供具體資料或不願與司機對質等種種原因而歸檔。須知,乘客選擇乘坐的士,大都為遊客,又或趕時間的本地人,若無有效、便捷的投訴處理機制,試問又如何協助當局指證違規的士司機?當局主動出擊收效甚微,乘客投訴難以及時處理,結果令部分違規的士司機變本加厲,不良風氣更似傳染病般在行業蔓延,嚴重影響的士行業整體形象,更對本澳旅遊城市形象造成不良影響。
    面對的士違規亂象,當局將修改《的士規章》,提高罰款金額,以及對屢犯者“釘牌”,以增加阻嚇。但在處理違規的士司機問題上,透過加重罰則增加阻嚇力固然重要,如何有效執法方是根本,必須重藥治的士亂象。增加稽查人手,固然能更有效打擊違規的士司機,若能修法引入“放蛇”制度,相信效果更立竿見影。當局亦有必要優化處理乘客投訴機制,令投訴能及時有效處理。當局可透過與的士業界商討,引入科技監控手段,如設立的士“黑盒”,記錄營運情況影音,權限部門遇事時才可開啟翻查,保障的士司機及乘客雙方的權益免受侵害。
夏  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