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上的文化中國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行的第五屆香港國際美酒展,由本月八日至十日假會展舉行。為增進公衆人士對美酒的知識,這個有別於上星期所介紹的西九龍海濱走廊美酒佳餚節,主要在於分別為商家及業餘愛好者而設。除了各國新舊美酒空群而出外,還設有烹飪班、清酒入門班、葡萄酒大師班、芝士及法國美酒配搭、干邑精讀班及中菜配法國葡萄酒法則等等。以上種種尙未包括一系列的講座,時間表須事前作好安排至為上策。
其中有講座以“葡萄酒文化在中國普及的阻力和發展路向”為題,想在這兒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品酒文化與西方存在差異,在王翰的《涼州詞》中已略知一二。詞中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飮琵琶馬上催”,反映中國人的乾杯文化。相反,西方葡萄酒文化被視為食物的一部分、品味生活,可見兩者存在的差異性。
品酒也得與食物相配,例如意大利菜多選用番茄作配料,所以一般的意大利酒味較酸,以平衡菜餚味道。中國人要學飮葡萄酒,仍然會面對一些困難,包括未能分辦葡萄酒的果實種類,如紅果、黑果、百香果等。另外,語言不同也是在中國要普及葡萄酒文化的障礙之一,葡萄酒名多如繁星,如Pauillac(法文)、Gewurztraminer(德文)、Joven(西班牙文)、Vino Nobile di Montapulciano(意大利文)或Puttonyos(匈牙利文)等,語言不通會造成障礙。
另外,中國出現很多混亂的中文翻譯,單是以“Chardonnay”為例,已有霞多麗、莎當尼、霞多內及夏多內等譯名;中國對於酒瓶背標籤的翻譯也不夠詳細,很多時缺乏了一些重要資料,包括葡萄種類、其成熟程度等,很多地方也値得業界反思。
最後,於活動上喜聞Cathay Pacific美酒選舉中,來自NZ的Seifried wine collection “ Sweet Agnes” Resling奪得“新世界最佳麗詩玲”美譽,貫徹今年評審着重佳釀能否配搭亞洲美食,其獲奬不容置疑。嗅一下便很容易愛上它那橘子及蘋果香味,喝到的全是夏季成熟果實,用來配搭甜酸排骨也可讓人耳目一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