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內的心象
——劉善恆專訪
劉善恆,1987年澳門出生,十八歲入讀澳門理工學院設計系,開始日間全職設計師,晩上大學生的生活。現為設計師、攝影師。曾舉辦《百年菉荳圍》攝影展,手漉紙結合雪景攝影作品系列《 凜 - spirit of Snow 》巡迴展出計劃等。
攝影本來就是一個“框”,這個“框”反映當下一刻的眞實,同時又是作者想要表達“框”住的東西,可眞可玄。眞正的創作是作者本身的寫照,是情感的表現,是人生的閱歷,也是對事情的看法。
認識自己,然後清楚自己想走的路,總比得到安穩生活、物質及金錢重要。靑年攝影師劉善恆選擇了一條比別人難行,也不知道結果會如何的道路,在廿三歲那年放棄入職政府工的機會,在完全不懂日語的情況下,來到北海道札幌當設計公司的藝術總監,並把攝影視為他的創作之路。在這個創作過程中,他由當初以設計出發的審美觀,到現在以情感及文化結合的“凜”作品,可以看到劉善恆在這幾年間的成長及創作轉變。
從“百年菉荳圍”看小城變遷
自小劉爸爸就割愛他的單鏡反光機給劉善恆玩,久而久之,他對攝影產生了興趣,十八歲讀設計後想去外地拍攝,就寫了多份計劃予政府,並積極參加本澳舉辦的藝術活動。2008年,筆者有幸在一次攝影比賽頒奬禮上與劉善恆相識,之後在不同的展覽及活動中相遇,看過他的錄像及攝影作品。劉善恆初期的攝影作品帶有濃厚的設計味道,視覺效果奪目,構圖及色彩豐富,可惜內容較空泛,反而他的錄像作品“澳門的水源”及“百年菉荳圍”,能帶出澳門的歷史與文化。“百年菉荳圍”更投放了他的個人情感,對這條居住了十三年的小巷作記錄,把這條不為人知而又面臨清拆,有着過百年歷史的小屋群作叙述。不斷塡海造地,不斷清拆舊樓重建高樓,舊區的矮小房子突然出現一幢新的大樓,這種事可說天天發生,城市沒有規劃地發展下去。面對不斷變遷中的澳門,劉善恆擅用錄像及攝影去記錄大家一起成長,共同回憶的地方及人物,這些片段傳閱給更多人知道,在大家懷緬一番之餘,會否反省舊區的價値及城市規劃的重要性?
加上,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大部分人都以手機及電腦熒幕作為主要視像閱讀,發光液晶體屛幕雖然色彩明亮及細緻,但就失去紙質的立體感,隨手翻着“百年綠荳圍”攝影集,除了視覺畫面外,紙的質感及嗅到的書香,都是冰冷的屛幕不能比擬的!
從北海道生活看人生意義
在札幌工作了兩年多後,劉善恆將他的北海道作品帶回澳門,在澳門創意空間舉辦“凜”個人作品展。一千尺寬敞空間,只有約二十幅作品,相片尺寸以A3-A5間以色紙作裝裱,灰調的風景照,遠看仿似古時的舊照片,作品視覺擺放簡潔,算是筆者看過的展覽中最沒有畫面衝擊的展場。首先,他的作品不吸引任何人的視線,遠些距離根本沒辦法看清楚,需要走到作品前約20cm才能看清作品內容。
劉善恆說,在網絡或報章上看到的相片和現場看到的是兩回事。現場展出的作品由手工日本和紙列印,質地薄但堅韌,壽命長手感好,加上是專造和紙的藝術家手製出來,所以每張紙做出來的花紋都不一樣。最初劉善恆在拍攝北海道的雪景時,看見藝術家的和紙創作,就聯想到可否把這兩種東西拼合起來。在經過半年的試驗後,相片的層次感因紙質的吸墨度而慢慢失去,但白色的雪地卻因紙紋而變得立體,在現場燈光或紙質反光下,相片會出現漸色變化的視覺效果。而裝裱的襯紙色調交由製作和紙的藝術家配襯,相片本來可以複製,然而加上手工後,就變成複製中的獨一無二的影像。
劉善恆喜歡拍攝北海道的自然環境及節慶,而不喜歡拍攝他工作及生活的札幌,因為它跟東京無異,只是方便人聚集在一起的城市。北海道的各個小村落,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貌,這裡長年積雪,生活起居很不方便,可是居民很享受這種生活。日本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小村落就完全脫離都市的節奏,返璞歸眞,如同他這次的作品“凜”一樣。
在北海道生活兩年多的劉善恆,已經舉辦了多個展覽;近日,他將會與北海道的度假村合作常設展覽,而攝影作品系列“凜”也會在日本各地作巡展。日本有很多咖啡廳都會定期辦一些小型展覽,劉善恆從一次機會中獲得日後多次的合作機會,他的成功在於擁有那顆樂觀進取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