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的武功山
武功山作為旅遊目的地,遠遠沒有像黃山、廬山那麼有名,但對古代修行人來說,卻是重要的洞天福地。曾到那裡修道的,有三國的葛玄、東晉的葛洪、南梁的陶弘景,慕名登山遊賞的名人學士有唐代的袁皓、宋代的黃庭堅、明代的徐霞客。
武功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遠自漢晉起,被道佛兩家擇為修身養性之洞天福地,明朝時香火達到鼎盛時期,山南山北建進了庵、堂、寺、觀達一百多處。自唐宋以來,諸多仰慕其名而登山遊賞吟詩作賦的名人學士絡繹不絕,留下了無數珍貴墨跡,其中最為出名的有宋之黃庭堅和明之徐霞客。徐霞客有詩曰:“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
我是五月登武功山的。當天霧雨連綿,坐纜車到半山,似雲中漫步,目不及五米之外,如履仙境。先見一道觀,但瞬間又淹沒於雲霧的波濤之中;偶遇行人,轉眼就消失在煙嵐的屛障之後。
也許因為空氣濕潤,感覺那裡的氧氣和負離子異常充沛,彷彿整個身體都能呼吸、觸摸並肆意吮飮大自然的無限養份。同行的朋友感歎說:“全身毛孔都張開,肺部也完全打開了。在城市裡,它們都是緊閉着的。”
因為能見距離不大,幾乎看不到多少遠景,遠處山峰也只能在變幻的雲海中偶然露面,注目的反而更多的是奇松怪石、幽溪飛瀑、青苔紫花,別有一番詩情畫意。發現此山從骨子裡都透着一股濃厚的道家味道,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可以框出一幅中國山水畫,都有一種混合着沉靜和飄逸的仙家風骨。
後來,雨停了,但在雲霧中,即使沒看到雨點,卻依然像在稀釋了的海洋中游泳。
仰目虬松碧巖,看到空氣和泥土間那種無限迷人的灰調變化,我是多麼後悔沒有把德國鏡頭帶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