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隧技術要求高造價貴建橋一倍
區秉光:建第四通道宜慎思
【本報消息】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和澳門岩土工程協會昨合辦“隧道工程研討會”。土木工程實驗室董事會主席區秉光表示,現時澳門在建造隧道技術方面仍處起步階段,特別是第四條來往澳門和離島通道的興建方案,因造價高昂和技術要求較高,現時要下決定言之尚早,建議對各個設計方案有深入考慮再作決定。
定案言之過早
研討會昨日上午九時在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土地工務運輸局副局長劉振滄等出席開幕。舉辦研討會目的,是希望透過介紹岩石山坡上建造隧道及水底軟土的隧道盾構施工這兩種興建方式,結合澳門現時實況,為澳門將開展的隧道工程提供可借鑒的隧道設計、管理、監測等方面的經驗,將對澳門地下工程的開展起重要推動作用,並藉研討會為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專家學者提供交流平台,增進彼此合作。
談及興建第四條通道方案,區秉光認為,現時要從各方案中選出定案,言之過早,因建隧道時要考慮水文、地質、氣候、施工技術等問題,造價比造橋貴一倍以上,現在要下結論較武斷,應先完成環境鑽探及檢測,再邀請造橋或隧道公司提出方案,將專業方案比較後再作深化設計,才下最終決定,以解決工程技術和經濟問題。
建定期檢測制
被問到澳大橫琴校區的隧道曾發生意外,日後使用時會否有影響?他稱沒參與該隧道的建造工程,但施工過程中因地質變動等而發生意外,都是難以預計。站在工程角度,已建成的隧道一般不會倒塌,若隧道發生問題,仍有蓮花大橋作後備緊急時用,所以對該條隧道安全問題和運輸方面不太擔心。
劉振滄表示,因應澳門城市發展,現時須考慮立體交通發展需求,為保障行車和行人安全,利用隧道將成社會趨勢。建設隧道要求技術非常高,除關注隧道的設計和施工時要注意事項,建成後營運階段的監測同樣重要,須建立長期、定期檢測隧道的制度,如當局在現場裝設儀器,或透過攝錄系統作廿四小時監測,留意隧道變化,防止隧道變形或地下水變化而對隧道產生影響,以保證隧道在健康、良好狀態下營運,檢測結果亦會成為隧道維修保養的跟進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