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人參”營養價値高
前幾日睇新聞,話聯合國鼓勵大家食蟲來代替部分肉類,幫助解決糧食短缺嘅問題。新聞入面話,目前世界上可食用蟲類有一千九百幾種,大部分含有豐富蛋白質,而且繁殖得快,需要嘅飼料亦都比較少,所以建議將昆蟲列入餐單,作為輔助食物都好。唔認眞睇眞係以為自己眼花,唔知呢條新聞出來有冇嚇壞白人社會呢?
當然對於我哋中國人、尤其係廣東一帶嘅人來講,食蟲就冇咁罕見。例如龍蝨,即係俗稱嘅“和味龍”,相信好多人都唔會陌生。龍蝨營養價値高,被譽為“水中人參”,中醫認為呢種蟲補腎活血,有滋補作用;西方醫學硏究亦指出食龍蝨可以降膽固醇,係中西公認嘅益食用蟲。其他常見嘅可食用蟲仲有蜂蛹、蠶蟲、竹蟲等等,現時喺廣州周圍都有得食。不過香港澳門就比較難搵到活蟲,有興趣可以去海味舖問問有冇沙蟲乾,買返來煲湯都唔錯。
食用蟲嘅煮法多多,蒸、炒、焗、炸都得。唔少地方名菜都係用蟲整成,例如“炸水蜻蜓”係雲南有名特色菜;沙蟲整成嘅“土筍凍”係福建經典小食,食落清爽香嫩。不過講返轉頭,蟲嘅外形確實不太美觀,無論整得幾好食,都唔係個個敢擺入口。要鼓勵食蟲,其實最先要考慮嘅係改良餸菜賣相,提高食客接受能力,咁先有推廣潛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