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醫治療皮膚瘙癢症 [打印本頁]

作者: 綿羊    時間: 2013-8-3 22:43     標題: 中醫治療皮膚瘙癢症

中醫治療皮膚瘙癢症


林智生

    中醫治療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是指無原發性皮膚損害,以瘙癢為主要症狀、皮膚感覺異常的皮膚病。以皮膚陣發性瘙癢,搔抓後常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蘚樣變等繼發性損害為臨床特徵。中醫一般稱為“風瘙癢”、“癢風”等。
    此病病因,外因多與風邪相關,內因則多與氣血有關。風盛則癢為其病機特點。1. 風邪外襲,外風致病,常夾寒熱。風寒或風熱客於腠理,經脈阻遏,氣血不暢,則肌膚瘙癢不止。2. 內風致癢,久病體虛之人,多氣血虧虛,肌膚失於溫煦濡養,多致乾燥,血燥生風則癢。或年邁體衰,肝腎不足,陰精虧虛,精血無以充養體膚,血虛生風則癢。3. 濕熱蘊結,由於脾虛濕熱內蘊,或肝膽濕熱下注,濕遏熱伏,則肌膚難以得氣血濡養,而致瘙癢不適。辨證治療如下:
    1. 風熱襲表證:多見於夏秋季,周身皮膚瘙癢,熱盛則癢劇;癢處鮮紅,觸之灼熱,或伴心煩口渴,辛辣食物致瘙癢加劇。舌紅苔薄白,脈弦或數,治以疏風清熱,和營止癢。方以消風散加減,常用藥物如荆芥、防風、蟬蛻、生地、玄參、牛蒡子等。
    2. 風寒襲表證:多發於秋冬季,周身瘙癢,遇風着涼後癢劇,溫暖則瘙癢減輕,或伴畏寒肢冷等;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治以疏風散寒,調和營衛。方以止癢永安湯加減,常用藥物如防風、羌活、麻黃、桂枝、白芍等。
    3. 血虛風燥證:多見於久病體弱或老年患者,皮膚瘙癢多以夜間尤甚,皮膚乾燥,由於反覆搔抓皮膚增厚,間有抓痕或覆細薄鱗屑,或伴眩暈、心悸、不寐等;舌淡苔薄,脈弦細。治以養血潤燥,消風止癢。方以當歸飮子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白芍、生地、熟地、製何首烏、防風、白蒺藜等。
    4. 濕熱內蘊證:瘙癢多為陣發性,亦以夜間癢甚,摩擦或汗出等均可加重,瘙癢較劇。舌紅苔膩,脈弦或弦滑,治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方以加味三妙丸加減,常用藥物如金銀花、黃柏、黃芩、梔子、白茅根、茯苓、薏苡仁、甘草等。
    另外,日常生活亦應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盡量穿着柔軟寬鬆的棉織品;淋浴時忌熱水洗燙,避免用刺激性較強的洗浴用品。而一些全身皮膚瘙癢亦多與一些疾病有關(如糖尿病等),所以治療時亦應排除內科疾病後,再針對皮膚瘙癢進行治療。





歡迎光臨 小花俠論壇 (http://disanna.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