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敎育
當兒女進入靑少年階段時,很多父母非常不習慣,尤以母親為甚;一般而言,母親與兒女的接觸較多,所以感受較為深刻。最常聽到的抱怨是:他甚麼都變了,沒有像過去那麼聽話了。父母所體會到兒女的“變”,一般都是看不見的心理變化所引起的外在行為,例如:喜歡爭辯、做事衝動、感情用事,甚至對長輩不理睬、冇禮貌……等。如果你的兒女是如此,請父母別難過,這是兒女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能理性和正確看待就好了。
在此一時期的靑少年,其實最需要父母的幫助,但又最不希望父母揷手干預他的事務。這是看似矛盾的一件事,但內在是具有統一性的。因為若以能力、財力、知識、經驗等,他們都是旣缺乏又模糊;但他們又極力想擺脫父母長久的照顧,極度渴望成長而變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的靑少年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被以成績掛帥的學業壓得透不過氣,根本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的定位(我將來要做甚麼)或自我認同(我是誰),從發展的階段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健康的事。我們都知道,過了靑少年時期,個體就要負起成人世界應有的負擔與責任,例如要有穩定的職業(自由業亦是一個職業)、組織家庭、為人父母等。故而靑少年時期若不能有機會預備自己或沒有機會學習成人的角色,將來就很可能有適應上的問題。為此,只有讓靑少年在此重要時期做好練習,父母亦要容忍和容許他們在嘗試和學習過程中犯錯。
作為父母,我們應信任他們有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遇到問題時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溝通,切忌強力介入;因為父母愈用力,愈有可能適得其反。父母若想兒女朝自己的意願發展,較穩妥的策略是提供各種資訊,讓他們有機會思考。例如兒女大學要選擇讀甚麼科系,不是強迫他接受父母選擇的科系,而是要向其提供資訊,如未來的就業市場、各種行業的要求,並分析兒女的興趣、能力、長處和優點。最後,讓他自己發揮其思考能力,選擇他想要的發展方向;若果你仍有資源,可讓其實際嘗試,讓他考慮和驗證自己的選擇是否恰當。若是他最終選擇或驗證的結果與父母的設想不一,父母也只能繼續支援他、祝福他,畢竟這是他的人生。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命運,強迫無效;父母只可從旁協助他,從思想上武裝自己,讓他過得平坦一些。人的一生一定會遇上困難,問題是跨得過還是跨不過,關鍵就在於思想中的觀念和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