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子宮解剖構造 (網絡圖片) |
|
|
|
子宮肌瘤的中西醫治療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30至50歲年齡層的女性。病因不明,大多認為與長期和過度的雌激素有關。根據生長部位不同,可分為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中醫學稱之為“癥瘕”。
臨床症狀常見有月經量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出血或白帶異常,或者長期貧血。部分患者可因肌瘤妨礙孕卵着床或精子通行,導致不孕或流產。
西醫藥治療
1,隨訪觀察:如子宮肌瘤無症狀,並小於3個妊娠月,月經正常,可每3至4個月複查1次,如生長速度較快,就要引起重視。
2,激素治療:若患者年近絕經期,因某種原因不適於手術,經內膜病檢排除惡變後,可用雄激素治療。
3,手術治療:根據病人年齡、肌瘤大小、部位、症狀、有無生育要求等選擇不同術式,如刮宮術、微創子宮肌瘤剔出術、腹式或經陰道子宮肌瘤摘除術、子宮切除術。
中醫藥治療(適用於保守治療範圍者)
中醫藥治療子宮肌瘤在改善症狀、減少子宮出血、糾正貧血、恢復體力等方面有較大優勢,遠期療效穩定,對較小的肌瘤可有效地控制增長或縮小肌瘤。
臨床分為三大證型:
1,氣滯血瘀型:胞中積塊,月經量多,經期延長,經色紫暗,有血塊,小腹脹痛,血塊下後痛減,經前乳房脹痛,情志抑鬱或心煩易怒,舌質紫暗、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行氣活血,消癥散結。方藥:當歸、川芎、桃仁、紅花、三棱、莪朮、烏藥、製香附,赤芍、荔枝核、夏枯草、生牡蠣、炙甘草等。
2,氣虛血瘀型:胞中積塊,月經先期量多,或淋漓不淨,色淡,有血塊,小腹墜痛,氣短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觥白,舌質淡暗、邊有瘀斑,脈虛細澀。
治法:益氣補中,化瘀消癥。方藥:黨參、炙黃芪、白朮、山藥、山慈菇、夏枯草、昆布、雞內金、三棱、莪朮、枳殼等。
3,痰瘀互結:胞中積塊,小腹脹痛,帶下量多,色白質稠,月經量多有塊,胸脘痞滿,形體肥胖,舌質緊黯、苔膩,脈沉滑。
治法:理氣化痰,祛痰消癥。方藥:法半夏、陳皮、製香附、川芎、檳榔、茯苓、蒼朮、白朮、夏枯草、海藻、莪朮、木香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