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星期天,戲碼充滿童年回憶:沒有用石油打造的‘暴發勁旅’,只有傳統的英倫足球勢力較勁。事實上,北倫敦打吡和雙紅會在當地球迷心中的地位實在超然。今季曾經被前教練保亞斯批評不夠支持主隊的白鹿徑球迷,今場即使開賽72秒就已經失手,但是一直維持到完場的‘Come on you Spurs’打氣聲震耳欲聾,透過電視機傳到家中還是讓人‘起嗮雞皮’。球迷打氣固然努力,但熱刺始終活在兵工廠陰影下的事實,卻由今季的‘三殺’和聯賽榜排名說得明白。
另一邊廂,利物浦二十年來第一次以較對方高的聯賽排名跟曼聯進行第二循環比賽,就喚醒一眾三十歲以上的球迷的回憶。關於這場比賽,我想指出一點。兩隊的控球比率和傳送成功率,其實不相伯仲。出現了如此觀感上和結果上的差距,關鍵之一在於控球‘目的’。球場上每一個人的每一個行為應該都有明確的目的。每一隊終極的目標當然離不開‘入球’和‘不讓對方入球’,但當中也會有很多個人或全隊的階段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