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西陵峽,三峽中最險峻秀美的地方
[打印本頁]
作者:
東方不敗
時間:
2015-9-6 12:37
標題:
西陵峽,三峽中最險峻秀美的地方
長江三峽是我國最美的十大風景之一,奇異甲天下又風景如畫的三峽,就如同一幅具有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水墨畫佇立在我國的版圖之中,而三峽的美直觀的展現在山水結合之間,這峽谷之美最美麗的地方就在湖北宜昌。
長江三峽都是那三峽呢?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但它們的本質就是峽谷,。西陵峽曾經是三峽最險為險要的地方,西陵峽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三峽門戶」、「川鄂
咽喉」美稱的西陵峽,因宜昌西陵山得名,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既是長江三峽的起始點,也是三峽中里程最長的峽谷。西陵峽中奇石嶙峋、水勢平緩、古木森
然,而遊船一路經過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等峽谷之後,蕩氣迴腸的氣勢又讓遊人屏息仰止。西陵峽也被稱為「三峽之中唯一沒有被淹沒的老三峽」,因
為這裡沒有因為三峽大壩蓄水而受到影響,有著原汁原味的峽江風光。正因為如此張藝謀導演看上了這裡的純美景色,在他的影片《山楂樹之戀》中特意來這裡取景
拍攝。
如今的西陵峽經過整治以後,水流早已經沒有了洶湧激盪,驚險萬狀的氣勢,水勢早已經趨於平緩,但是這裡的綺麗景觀如舊美麗。到達宜昌之後,為I第一個地方來的就是「西陵峽」,不為別的,只想沿著古代名人的足跡,來聽一聽三峽之中那迴蕩千年的猿啼聲。
說道「猿啼聲」不免又讓人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那首《早發白帝城》,可以說自古以來描寫三峽的詩非常多,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古人最喜歡的地方是河流密集,水網密佈的地
方,三峽,江南和桂林是古代中國文人們最喜歡的旅遊勝地了。在我國古代,並沒有現在這樣眾多而且方便的交通工具,那時候人們出行的方式也很有限,只有步
行、騎馬、或是騎驢,相比之下,泛舟而行就成為了當時人們最普遍的交通方式。
也許有人說三峽、江南和桂林這些地方的風景特殊,
都是風景甲天下的地方,並且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所以人們愛到這裡去。其實,在我國盛唐時期,這些地方並不能算全國最美的,但是這裡確是水網密集,最適合人
們乘船觀賞景色的地方。於是這三個地方也是古詩詞中吟詠最多的,據統計,單單描寫桂林的詩句就有一萬多首,詠贊三峽和江南的詩句那就更多了,在唐代一朝僅
僅描寫江南的詩句就有上千首,佔了全唐詩的大多數,其中就有很多名詩佳句入選了中小學的語文課本,很多人至今都能背誦下來。
遙想大唐盛世之時沿著長江順溜而下的李太白吟誦
著:「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的杜甫,口中默念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當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接到朝廷的指令
要北上進京的時候,只得依依不捨寫下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詩句。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至今我們還能朗朗的背誦下來,其實像李白這樣的
文人們走過全國無數的名山大川,為什麼會如此喜愛這三個地方呢?雖然這裡至今仍風景秀麗,但是這裡的風景真的就比全國其它的地方更美嗎?
早在1500多年前,乘船在江南流連徜徉的永嘉太
守謝靈運就被這裡的山山水水所感動,而隨口吟誦出了一首首描寫山水的詩歌,在此之後,我國的山水詩便逐漸流行開來。喜歡到處遊走的文人們走到這裡,「船」
也會成為他們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文人們官場宦遊、移居還鄉、乃至探親訪友,走到這裡都需要乘船,而這三個地方的景色,在文人們的景觀世界中,無疑是最美
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些高山峽谷,文人們大多不敢親臨,太過平坦的地方,詩人們心中又難以泛起波瀾,而三峽、江南和桂林,這裡的山水纏繞,百轉千回,正好符合詩人們心中創作的意境,他們乘船在這裡遊覽,自然會詩性大發,佳作頻出。
還有一點就是,在中原內地,步行、騎馬或是騎驢,
人們始終無法將身體和驢馬「懸置」,始終無法忘記它們的存在,可是人們在乘船航行在山水之間的時候,船卻被遺忘了,我們能更好的專注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在
船上,文人們行動自如,有船伕划船,乘客手上也無需多餘的工具,他們必然會把目光投放在船兩邊的景色中,緩緩行駛的船正好牽引出前方的山山水水,在欣賞大
自然美景的同時,還能飲酒作詩,累了還可以休息,這也是他們最喜愛的旅遊方式了。在乘船旅遊的時候,所看到的景色也具有連續性和整體性,「山隨平野盡,江
入大荒流......」這種體驗和感受是如今我們乘飛機做汽車,直奔景點才欣賞山水是有所不同的。
我們很多人都喜歡河流,遠遠的看去,她好似一種無
聲的呼喚,人們會順著她的指引,去欣賞她自然的美麗。乘一隻小船,看著身邊的河水綿延不斷,群山相應而來,雲霧若有若無......難道還有比這天然的畫
廊更美的景色嗎?而我們今人,趕路是趕路,旅遊是旅遊,甚至很多人拚命工作掙錢就是為了能多去旅遊,而我國古人,在趕路的同時既遊覽了美景,又寫下了膾炙
人口的詩篇,這讓我們享受著現代化生活的後人是何等的「羨慕嫉妒恨」呀。
其實,不論古今,任何一個懂得品味生命,相知山水
的人,在一生之中長江三峽都是值得來一次的地方,如果你在熱戀那麼請旅行一次吧,假如你想讓一個人愛上你,那麼就帶她(他)來三峽吧,當你們攜手走在這古
老的石板路之上,感受著美景美幻的洗禮,彼此的心一定會拴在一起,留在這裡。
三峽之中的「西陵峽」更是名峽薈萃聚,山水天下
佳。一代文學巨匠郭沫若在他重遊西陵峽之後寫下的《過西陵峽》這首詩:「「秭歸勝蹟溯源長,峽到西陵氣混茫。屈子衣冠猶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書寶劍存
形似,馬肺牛肝說寇狂。三斗坪前今日過,他年水壩起高牆。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峽進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已歸東土清涼界,應懲西天火
焰游。五十年來天地改,渾如一夢下荊州。」詩中描繪了西陵峽壯美的風光,也囊括了這裡所有的著名景觀。
當我還沒有步入景區的時候,就聽到遠處傳來貨船發出的汽笛聲,心中也更加澎湃了起來。西陵峽在歷史上有眾多歷史名人都在這裡留下了千古傳頌的名篇詩賦,屈原、昭君、陸羽、白居易、元稹、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寇準、陸游、馮玉祥等人,
西陵峽西起巴東縣的官渡口,東到宜昌市的南津關,
全長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寬谷,西陵峽上段寬谷,廟南寬谷,西陵峽下段峽谷。沿江有巴東、
秭歸、宜昌3座城市。西陵峽以「險」著稱,灘多水急,著名的新灘,崆嶺灘等,灘險處,水流如沸,泡漩翻滾,洶湧激盪,驚險萬狀。
遙望對面的「三游洞」。
西陵峽沒有了以前的波濤洶湧,帶給遊人的卻是另一種安逸的美。整個峽區由高山峽谷和險灘礁石組成,峽中有峽,大峽套小峽,如破水峽、兵書寶劍峽、白狗峽、鎮山峽、米倉峽、牛肝馬肺峽、燈影峽等等。
景點指示牌。
山美水也美的地方。
長江三峽,似乎我們就不必用太多的言辭去修飾。
如畫卷一般的景色。
中華鱘魚館。
中華鱘魚被譽為黑色黃金。為中國一級保護的水生動物,屬世界27種鱘魚之冠。1982年,中華鱘同大熊貓一樣,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譽稱「水中熊貓」。鱘魚館沒有開門,我也就沒有進去參觀,有點遺憾。
樹上掛滿了遊人們的祝福。
峽谷中清澈的水流。
遊人遊覽所乘坐的輪船。坐著遊船橫渡在長江之上,一不僅可以欣賞到萬里長江風光,兩岸峽谷從眼前慢慢游過,還會讓你感嘆造物的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們選擇了更為刺激的快艇。
快艇游賞萬里長江第一溪----下牢溪。這裡就是電影《山楂樹之戀》中那條美麗的小河。據說下牢溪水常年碧澄如玉,溪流蜿蜒曲折入層巒疊嶂之中,兩岸奇峰競秀,翠林藏鶯,飛泉鳴琴,步步皆景,疑若仙境,來到這裡果真如此。
頭上這長長的木板吊橋,走過去很挑戰膽量。但這裡還有更為驚險刺激的勇者挑戰項目---「蹦極」,這裡的蹦極高度達61米,為華中之最,同時這裡也是戶外愛好者們的攀岩基地。
雖然季節已經是冬日,但是這裡仍然是碧綠成蔭。據說這還有一段美麗的故事:「傳說是當年陸游遊歷此地,洗手時不慎將唐婉贈送的定情信物碧玉手鐲掉落溪中幻化而綠。結合著電影的拍攝,這裡是否也成為了熱戀中的人們必遊之地呢。
這裡還有住宿的地方。
快樂谷。
很多遊客都會在這裡大喊一聲,驚呼聲會在在峽谷間迴蕩而去...
三峽大巴建成之後,庫區175米的最終水位,改變了瞿塘峽、巫峽的景觀,惟有三峽大壩下游38公里的西陵峽沒有被淹沒,「天然畫廊」風采依舊,雄、秀、奇、幽自然風貌依存,西陵峽峽口也是長江三峽裡面唯一一個可以看到老三峽原汁原味的地方了。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江水》一文中這樣
寫到:「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裡,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十許丈,其石采色
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參峽,此其一也。」生動描述了西陵峽谷景觀的奇絕峻秀。
這裡自1979年開放以來,現已形成三游洞、世外桃源、三峽猴溪、快樂谷、野狼谷五大景區,是宜昌三峽旅遊新區規劃建設中的「兩壩兩島一峽」核心區。
佛祖慈悲的眼神前就是滾滾的長江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啊,歷史上有多少人,多少故事,都早已經化作煙塵,只有這江山和長江依舊演繹著精彩的傳奇故事。
古軍壘遺址。
乘船行駛在長江之中,穿梭於峽谷之間,這長江兩岸,群峰如林,分明就是一幅大氣磅礴山水國畫。
張飛擂鼓台。
在三峽起始點觀景平台一側,相傳三國猛將張飛在宜都郡(今宜昌)任太守時,曾在此台擂鼓督練兵士。只見張飛的塑像背依幽深峽谷,面江而立,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左手按劍,右手執槌,左足蹬石,怒目凜然,威猛而有生氣。
至喜亭。
這是一座重檐三疊、金瓦朱欄、由「品」字形三亭組合的亭閣,歐陽修專門為之寫過《峽州至喜亭記》。至今在亭中還立有此石碑。
據說來這裡的人們摸一摸碑中的「喜」字,會帶來一生的好運氣。
三游古洞的入口。
這是三游古洞的棧道,鎖鏈中掛滿了各種祝福的紅絲帶。
同心鎖。
這裡是西陵山北峰的峭壁上的「三游洞」。三游洞名字的由來,可不是三次遊玩的意思,呵呵,而是以紀念三位大詩人,白居易,元稹,白行簡發現了此洞而命名的。三游洞背枕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三面環水,一面連山。三游洞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
三游洞得來據說是唐白居易父子與好友元稹於旅途中
在峽州夷陵(今宜昌)不期而遇,遂結伴尋幽探勝,在長江岸邊的石壁間,發現了這個洞。三人當即詩興大發,各自賦詩一首,其中白居易詩云:夷陵峽口明月夜,
此處逢君是偶然。一別五年方見面,相攜三宿未回船,坐從日暮唯長嘆,語到天明竟未眠。之後三人將詩及白居易所作《三游洞序》題於洞壁,亦即有了三游洞之
名。不過後來,宋代文豪蘇軾父子三人又曾同遊此地,故還有「前三游」「後三游」之分。
三游洞中有很多名人的碑刻題字。
三游洞地勢險峻,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呈不規則長方形,深約30米,寬約23米,高約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層岩面不斷溶蝕,並經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其地層地質年代為寒武紀,距今約五億至六億年,洞中岩石褶皺起伏,斷裂縱橫,千姿百態。
唐宋以來,歷代遊覽過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過職的官吏,或題寫詩文、或刻碑記事,共作壁刻、碑刻100多件,保存下來並已經發現的近60件,楷、隸、篆、行、草各體皆備。
清人陸維的隸書壁刻「鬲凡」,陳建候命長女閨瑛用小篆書寫的《佔合掌岩》巨幅壁刻「合掌岩高石不頑,化工有寶秘形山,辟開混沌蒙竅,露出人間生死關」,均堪稱書法上品。
「洞天福地」、「窈窕虛明」、「造物同遊」等摩崖石刻,既是對三游洞的概述,也是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弘揚,更是蘊藏著深厚的古典文化內涵。三游洞,有著雄渾奇異的自然洞穴,還有著保存完整的摩崖時刻,早已成為宜昌標誌性景區,更是一張有名的文化旅遊名片。
這是「三游洞」的真正洞口。當年白居易、元稹、白行簡三人,和後來的蘇軾、蘇洵、蘇轍三人,就是從這裡爬進去的。讓我不得不佩服和驚嘆古人的探險精神和非凡洞察力,竟然能在如此奇絕險峻之地發現一方洞天福地,並從此之後千古流芳。
歡迎光臨 小花俠論壇 (http://disanna.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