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論壇
搜索
IE8
幫助
導航
uchome
jeans
DDark_C2S3
haizeiwang]></item>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論壇任務 (0)
系統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應用通知 (0)
應用邀請 (0)
小花俠論壇
»
懷舊澳門街
»
澳門名勝
» 東望洋山的百年尊貴
返回列表
發帖
綿羊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綿羊
當前離線
UID
23
帖子
8369
主題
4212
精華
10
積分
21123
金錢
239664
閱讀權限
200
在線時間
435 小時
註冊時間
2011-3-14
最後登錄
2020-10-15
管理員
UID
23
帖子
8369
主題
4212
精華
10
積分
21123
金錢
239664
閱讀權限
200
在線時間
435 小時
註冊時間
2011-3-14
最後登錄
2020-10-15
1
#
跳轉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體大小:
t
T
簡
繁
發表於 2014-3-12 14:03
|
只看該作者
東望洋山的百年尊貴
嶺南中學大樓座落白頭馬路一號,昔日從陽台能看到帆影處處的無盡海景。(陳顯耀攝)
側立面的柱廊陽台
嶺南中學大樓門廳正中的古典木樓梯
哥德拱窗的圓塔讓人想起歐洲古堡
充滿日光的入口涼廊
地厘古工程師馬路4號(陳顯耀攝)
何族崇義堂大樓 (陳顯耀攝)
東望洋山的百年尊貴
(校舍文物睇眞啲 · 三)
筆者二月十六日在本版介紹盧九家族大宅的中西合璧,也窺探了兩座位於南灣舊堤畔西式大宅往昔的豪華,今次想在這校舍文物建築系列最後的一篇文章,介紹位於東望洋山的兩座葡人律師的府第和一座與販賣華工有關的大宅,看看時代轉變與建築物之重生。
中世紀的復興式樣
——地厘古工程師馬路4號(文第士大宅)
同樣座落在東望洋山的文第士大宅,與嶺南中學大樓隔着卓公亭及“寳血女修院大樓”遙遙相望,三座大宅曾是東望洋山除了燈塔以外的標誌性建築物。
文第士(Manuel da Silva Mendes),澳門有以其名字命名的街道,是二十世紀初在澳門的葡人律師、法官、檢察官、敎師、哲學家、政治人物、漢學家和作家,曾任巿政廳主席與利宵中學校長,對老子思想有深入硏究,還喜愛收藏古代中國藝術品,其部分藏品後來成為“賈梅士博物館”的主要館藏。
大樓位於白頭馬路、海邊馬路與地厘古工程師馬路交匯處,平面以正方形為基礎,南向角處建有兩座三層高的塔樓,西北角則以半圓塔修飾。大宅建在一石砌圍牆高台上,樓高兩層的中世紀復興式樣建築,採用歐洲中古時代城堡作為設計原型,古典石柱、哥德式拱窗加上角塔頂部垜堞式的女兒牆,讓人想起浪漫時期對逝去時代的思念,中世紀復興式樣的採用,也反映屋主的國家身份認同與政治立場。
大樓雖然用仿古風格設計,幾何形體的外觀卻帶有現代感,入口層縷空的柱廊、一樓的大陽台加上花園平台設計,整座樓宇就像一個充滿陽光的露台,朝着遠處南灣、西灣景色而建造。
筆者未有機會進入大樓內部,加上用作聯合國大學國際軟件技術硏究所之前,室內已被更改和擴建,無法了解內部空間原有的設計與裝潢,想了解文第士這位歷史人物的起居環境與生活品味,只能從舊日的資料圖片探尋。這亦揭示了“具建築藝術價値之建築物”保育法制的缺陷。
幻想東方的新摩爾風格
——何族崇義堂
最後,筆者想介紹一座位於“戀愛巷已評定建築群”內的西式大宅,現今的何族崇義堂曾在不同時期開設過崇義小學、廣大中學、商訓夜中學及聖玫瑰中學。大樓隱藏在高牆與樓宇群之中,只能從大三巴街校舍的入口窺視部分的立面。
何族崇義堂大樓在二十世紀初曾為“中國俱樂部”,據說大宅與販賣華工的“豬仔館”有關。
這座兩層高的西式大樓,是本澳為數不多的新摩爾風格建築物,大樓前方曾設有花園,樓房正面建有露天梯台,加上基地的地勢高差,氣派十足。
新摩爾風格又稱摩爾復興式樣,是十九世紀流行的衆多復興建築風格的一種,與歐洲的東方主義思潮有關,強調因浪漫主義時期引起的、對東方異國風情的好奇與幻想。
阿拉伯式的圓拱、柱子、女兒牆垜堞及菱形抽象幾何裝飾,成為何族崇義堂大樓的立面主要構成元素,對稱的立面中央部分,頂部建有階梯式山牆,近年文化局將大樓立面復原,並獲得考古發現,大樓原有的露天大梯台雖已不復再,留下來的建築仍不失原大宅的異國風情。
臨海的折衷主義式
——嶺南中學大樓
座落在白頭馬路一號,以今天的角度,觀其門牌號碼也可想像大宅的尊貴。大樓建於東望洋山的一處小高地上,昔日新口岸仍未塡海造地前,從陽台能看到帆影處處的無盡海景。就是在此臻品地段上,澳門葡人律師施之古於一九一七年聘請工程師若瑟·施利華設計其住宅,取名“歡樂別墅”。
據說,屋主為了建一座引人注目的樓房,在上海拍攝了許多西式風格建築的相片作為其豪宅建築的參考。
樓房一九一九年建成,自一九三七年成為嶺南學校的校舍。由於建築基地的地勢,走進大樓之前,需要先沿山邊走一段坡道,才能登臨大宅所在的基台。
兩層高的大樓,雖然採用了“科林斯”及“塔司干”圓柱,卻以近代相當流行的折衷主義式樣建造。除了柱式比例及裝飾元素的運用較隨意,大樓亦重視現代精神,以簡潔的幾何形體作為設計基礎再融合古典細部,這也是折衷主義建築的一個特點。
大樓正立面以縷空的柱廊,在平直的外牆製造方圓對比與前後進退的空間韻律,中央部分兩層通高的柱廊加上層級式的山牆,讓大宅盡顯氣派。而樓房兩側的立面均以柱廊陽台設計,糅合方柱與圓柱、曲面與直面,充滿韻律變化。
內部空間對稱佈置,門廳兩側大廳的門窗、天花、牆壁、圓柱均具手工精美的雕刻裝潢。門廳正中處開有一道對開式的木樓梯,古典欄杆扶手,梯台天花開有十邊形玻璃天窗,照下來的光線加強了木梯的宏偉,天窗也有利室內的自然通風。樓梯三面牆壁飾有一九五○年的彩色壁畫,兩側分別以冬、春季節景像為題,正中央則見天地初開、恐龍競鬥。
據熱情接待的區校長介紹,壁畫出自畫家梅雨天之手,可見每畫下方均繪有紅色梅花形內含“天”字的徽章。
結語 寫了三篇文章差不多共七千字,引介了不少西方建築史的冷知識,筆者嘗試以圖片和文字,向讀者粗略介紹一些與育人事業相關的歷史建築物。這些建築物或一直保持校舍用途,或是後來的功能改變,甚至一些原本不是校舍的建築卻因時代變遷而成為學校一部分。
在不斷的變化中,一些保留下來的裝飾、建築部分充實了建築物的歷史,讓我們能眞切地觸及過往時代的人與事,從中加深認識本土歷史與文化內涵。
文物建築不只着眼於維修保護,也需透過展示介紹提高社會對相關工作的認同與參與。
筆者在巴黎攻讀“歷史建築與城區保護修復及再利用”的專業期間,察覺到法國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育,除了法規與專業機制的成熟,亦離不開社會普遍的認同參與。每年當地的“文化遺產日”,不單是博物館、敎堂、宮殿等旅遊景點的開放日,一些與民生相關的歷史建築,例如具歷史的大學校舍、戲院劇場、甚至用作政府辦公樓的古蹟,均在當天向巿民遊客開放,並有修繕管理等導賞演示,讓文化遺產的保育不限於政府與專業人員的事務。
筆者介紹的一些具歷史價値的學校建築,由於屬私人物業,公衆一般無法進入參觀,但對於有關學校的師生,卻是近在咫尺伸手能及的認識本土歷史的最好題材。
看着何族崇義堂臨街的現代建築立面,除了崇義堂的名字,在灰色石米的外牆上仍能見到“廣大中學”與聖玫瑰學校中葡文校名的字跡,相互交疊,融為一體,我們現在生活的城市,其歷史也是這樣一層一層地疊增與積澱而成。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科技資訊區
[收藏此主題]
[關注此主題的新回復]
[通過 QQ、MSN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