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鏡湖新技術治心臟病

鏡湖新技術治心臟病





鏡湖醫院心內科適時引入新技術

    左心耳封堵術有效防血栓中風

    鏡湖新技術治心臟病

    【本報消息】房顫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之一,其發病率隨年齡逐漸升高,八十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達一成以上。房顫最主要的危害是導致心臟內血栓形成,血栓脫落後可致腦栓塞(俗稱中風)、臟器栓塞及外周血管栓塞等。其中,中風為房顫最常見、危害最大的併發症。預防中風是房顫治療的重點,鏡湖醫院心內科適時引入新技術——左心耳封堵術,預防老年房顫中風,造福患者。
    新舊抗凝藥有缺點
    鏡湖醫院表示,傳統治療是口服抗凝血藥。雖然舊抗凝藥能有效預防中風,但病人需要頻繁取血檢測,且該藥效能受多種藥物和食物干擾,導致病人依從性不高。新一代抗凝藥價格昂貴,長期服用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再者,服用抗凝藥者還要承擔出血的風險。研究表明,老年房顫患者不服抗凝藥,中風的發生率達兩至三成;服抗凝藥,腦出血的風險又達一成至一成五。因此,醫生開始關注新的治療策略,既可有效防止中風,又能避免藥物引起的出血,尤其是腦出血。
    人類心臟的左心耳是一個帶鈎的長管狀結構,心耳壁由梳狀肌形成小樑,小樑間有縫隙。它獨特的鈎狀結構和內膜面豐富的肌小樑易於造成血流淤滯。非瓣膜病房顫患者腦栓塞的血栓九成以上來源於此,其血栓的形成使中風發生率增加三倍以上。因此,封堵左心耳的開口就可減少或避免左心耳血栓形成導致的中風。基於這種設想發展起來的左心耳封堵術,就是預防房顫中風的新治療策略。動物試驗及臨床應用初步表明該法安全、易行、有效,既能預防腦栓塞,又能避免腦出血,近、中期隨訪結果令人鼓舞,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類似“心漏”封堵術
    六月廿一日,嫻熟掌握左心耳封堵術的香港林逸賢教授一行前來鏡湖醫院,在他的指導下,心內科鄧錫偉、馮秀華等醫生組成的醫療小組,運用該技術,率先在澳門地區成功為一名六十七歲、因腦栓塞服用舊抗凝藥後腦出血的房顫患者施行手術。其手術過程類似於“心漏”封堵手術,醫生在患者股靜脈經皮穿刺,建立通道,並在食道超聲指引下穿刺心房間隔,然後沿着股靜脈將壓縮的封堵器送至左心耳的開口處,打開封堵器,隔離左心房與左心耳的內腔。整個手術過程有X光造影與食道超聲的引導,保證封堵器準確到達、無脫位、周圍結構無受損。
    從國外臨床應用的結果來看,左心耳封堵術的良好前景是不容置疑的,去年底已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目前,國外和香港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澳門地區和內地才剛起步,需要認真學習和借鑒國外和香港的經驗。近年來,材料科學在生物、醫療領域的發展一日千里,如生物可吸收冠脈支架、經導管植入心臟的主動脈瓣,以及耐受MRI的起搏器等,均在臨床上取得可喜的療效。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更多長期臨床研究數據的支持,對大多數老年房顫患者來說,左心耳封堵術由於安全系數較高、微創且療效確切,將會是他們的首選治療方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