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當局兩招防石油氣壟斷


    【本報消息】石油氣作為民生必需品,但在價格浮動上缺乏監管,社會一直質疑本澳石油產品存在價格壟斷及違反競爭原則。經濟局一份回覆立法議員書面質詢的資料顯示,本澳石油氣產品訂價理應有較大自由度,但零售商參考了行業商會調整價格通知,在調整時間及幅度上存在一致性,做法是企業追求高回報的一種表現。經濟局強調會加強發放相關資訊,完善法律監管。

    訂價應有自由度
    立法議員陳明金提出書面質詢,質疑本澳石油業商會劃一石油氣價格是否違反競爭原則,有壟斷價格之嫌。經濟局在回覆中指出,在對財貨及民生必需品的油氣產品進口情況及相關價格數據作全面調查及資料收集後,發現本澳石油氣供應目前擁有多個銷售商,各以直接入口石油氣或向大供應商以拆貨方式分銷,並非所有零售商與香港品牌供應商存在直屬代理關係。各家公司在價格訂定方面理應有較大自由度。
    模式存在一致性
    然而,在實際操作上,本地部分石油氣零售商參考了行業商會按季(分別在二、五、八、十一月)調整價格的通知,作為零售價格調整的依據。亦有部分聲稱接到香港總公司通知作出調整,然後再加上倉儲庫存、運輸、工資成本及利潤等方面的考慮。經濟局認為,無論採用哪一種模式,按現階段所掌握情況,兩者在調整時間及調整幅度上,均存在着比較一致性。
    企業追求高回報
    經濟局指出,本澳市面銷售的石油氣產品,主要經中國內地及香港進口。但對於行業長期以來這種較一致、或跟隨鄰近香港地區方式調整價格的做法,應視為自由市場機制下行業逐利、企業追求高回報的一種表現。
    三部門聯手監督
    按照本澳現行法律體系,目前並無專屬部門對特定商品的法定價格進行管理。當局表示,考慮到燃料產品使用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價格大幅上調,難免對居民生活負擔造成一定壓力。當局將從資訊發放及完善相關法律方面做工作,雙管齊下。包括公佈主要燃料產品的平均入口、零售價格及與鄰近地區零售價格、升跌快慢、幅度對比等資訊,以及將透過法務局牽頭,聯同經濟局及消費者委員會等部門,就物價監管及聯合訂價、不正當競爭等相關法律問題分析研究,希望提升當局對影響民生用品價格監督方面的有效執法力度。

【本報消息】坊間普遍認為石油行業長期聯合訂價,政府正分析研究有關問題,希望更有效監督。對此石油業商會表示,該會絕對支持政府的工作,會全力配合。強調本澳石油產品價格祇是跟隨香港油公司調節,並非聯合訂價。
    石油業商會表示,石油行業並非暴利,代理經營祇是賺取佣金,每次調價祇是跟隨香港油公司,並非坊間所指的聯合訂價。行業傾向“加慢減快”,以前日下調石油氣價格為例,石油氣價格每年因應季節需要約調整四次,原本二月一日才減價,考慮到基層居民生活需要,亦提早數天減價。



【本報消息】有受訪居民表示,石油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受高通脹影響,石油氣價格與去年同期比較貴很多,且加價前後相距時間短,對加快減慢甚感無奈。
    家中使用中央石油氣的蘇太表示,因本身沒有統計過每度收費,難說明每度價格多少。現時家中每月石油氣收費約三百多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貴很多,認為石油氣價格加快減慢很不妥。
    家中同樣使用中央石油氣的崔小姐表示,小朋友未到補習社前,經常在家中煮食,當時的石油氣每月收費可達七百多至一千元,非常“乸脷”。現在小朋友一般會在補習社用膳,少了煮食環節,石油氣收費相對下降,但仍要六百多元。現時涉及民用事業的用品價格常加快減慢,不論加價或減價,宣佈時間太快,當天凌晨起便執行,想慳多少都唔得。
    鄭女士使用罐裝石油氣,指現時一罐石油氣價格很貴,動輒須二百二十多元。與三個月前只須一百七十多元相比,價差達五十元,貴到離譜。石油氣每次加價加得快、加得多,但減價減得慢,減得少,加快減慢對居民很不公平。

TOP

兩招防石油氣壟斷  ??  不敢睇好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