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7359
- 帖子
- 777
- 主題
- 440
- 精華
- 0
- 積分
- 1225
- 金錢
- 12220
- 閱讀權限
- 50
- 在線時間
- 36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3-1-3
- 最後登錄
- 2017-9-27
|
廣州曾經地標建築——海珠橋,經過修繕一年後終於露出了煥然一新的“面紗”。當日的《廣州日報》特地編輯了一幅反映七十年代初海珠橋上密密麻麻單車的壯觀照片,以資紀念,令我回憶起那個年代,那時我也曾是其中推着單車的一員。畢竟七十年代,單車屬於絕大多數上班一族的代步工具。對於今天的廣州人,單車再也不是他們日常工作、生活的代步工具,取而代之的是運動器材,是健身的好幫手。從代步工具到健身好幫手,單車這一角色的轉換盡顯了一個時代的變化,尤其是公共交通的變化。
畢竟澳門正在致力於努力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一個僅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的小城,竟然擁有近十二萬部電單車,也許稱得上是“史無前例”的了,如此龐大數量的電單車顯然與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背道而馳,起碼對不起“休閒”這個稱謂。也許,那些個騎電單車者也說他們亦不想騎電單車,擔心安全問題,但公交太擠,乘公交又不便,又沒有單車道,實在是出於無奈。生活中不乏這樣那樣的小道理,正是這樣千千萬萬個小道理形成或阻礙了城市發展的步伐,對於澳門來說,今天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政府有關部門能否改善交通,就逐步限制電單車行駛提上議事日程呢?
廣州將單車從代步工具轉變為健身器材用了大約四十年時間,說明廣州在進步,這個進步表現於城市的公共交通得以改善。回過頭來,澳門是否也要用四十年時間來改善公共交通呢?
澳日 :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3-12/25/content_864805.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