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論壇
搜索
IE8
幫助
導航
uchome
jeans
DDark_C2S3
haizeiwang]></item>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論壇任務 (0)
系統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應用通知 (0)
應用邀請 (0)
小花俠論壇
»
世界風物誌旅遊手記
» 北京故宫馆藏文房四宝赏析
返回列表
發帖
王腳立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王腳立
當前離線
UID
26314
帖子
8014
主題
3657
精華
1
積分
14463
金錢
440288
閱讀權限
150
來自
老蘭-八角亭
在線時間
252 小時
註冊時間
2012-10-7
最後登錄
2019-6-28
超級版主
UID
26314
帖子
8014
主題
3657
精華
1
積分
14463
金錢
440288
閱讀權限
150
來自
老蘭-八角亭
在線時間
252 小時
註冊時間
2012-10-7
最後登錄
2019-6-28
1
#
跳轉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體大小:
t
T
簡
繁
發表於 2012-10-26 21:03
|
只看該作者
北京故宫馆藏文房四宝赏析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名品名师,见诸载籍。四宝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
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可称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黑漆描金管黄流玉瓒紫毫笔,清,管长16.8cm,帽长8.8cm,帽径0.9cm
笔头紫毫制,形似兰蕊,根部饰黄色毫毛。笔管、笔帽均为竹胎髹漆,黑漆地上描朱绘云龙纹,笔管末端及笔帽两端分别描金回纹一周。管上端刻阴文隶书题“黄流玉瓒”四字,出自《诗·大雅·文王之什》中的“旱麓”诗:“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诗赞周文王能承祖业,修德政,恭敬祭祀而得福气
古人用黑黍酿酒,以郁金草和之,则色黄味香,故称此种酒为“黄流”,在神祭活动中用以灌地。“玉瓒”则是神祭中舀酒之器。“黄流玉瓒”之铭取自古代的礼乐文化,体现了清代宫廷御用笔题铭中所蕴含之传统文化内涵。
湘妃竹留青花蝶管紫毫笔,清,管长20.1cm,管径1.1cm,帽长9.8cm。清宫旧藏
笔管湘妃竹制。管身雕饰留青折枝花卉,飞蝶轻舞于菊、梅之间,纹饰雅致精细。笔管装紫毫,笔头为兰花头式,此为清代中期以前紫毫笔笔头的常见造型。
彩漆缠枝莲纹紫毫笔,清,管长18.7cm,管径0.9cm,帽长9.1cm。清宫旧藏
笔头紫毫制,呈兰蕊形,根部装饰浅黄色毫毛,是清代流行的毛笔式样。笔管、笔帽均为竹胎漆艺,黄色漆地上以朱、绿彩绘缠枝莲,莲纹漫卷,疏朗有致。笔管末端及笔帽两端描朱几何图案。笔顶、帽口镶饰象牙。
此笔为清代宫廷的御用之物,缠枝莲纹甚为精细,寓意子孙绵长。
青玉管碧玉斗紫毫提笔,清,管长17.2cm,管径1.3cm,斗长2.3cm。清宫旧藏
笔管青玉质,笔顶端镶青金石,下端镶碧玉笔斗。笔斗纳束紫毫,笔头的根部装饰红、蓝、黄多种染色毫毛。
此笔乃清代制作,笔身光素无琢饰,质莹润,色和谐,突出了玉材的自然之美。
青玉龙纹管珐琅斗提笔,通长31cm,斗径6.5cm
笔头褐色,笋尖式。笔管为青玉琢制,管上浮雕龙凤主题纹饰,两端分别阴刻回纹、莲纹为衬,笔顶镂雕卧螭。管下端镶缠枝莲纹珐琅笔斗,掐丝均匀,釉色纯正光润。
此笔为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集玉雕、珐琅工艺于一体,制作精美,是罕见的、工艺鉴赏性较为突出的清代毛笔。
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清中期,通长21cm,直径0.9cm,小笔全长6cm
此笔运用连环装插的手法,将两支双头的微型紫毫毛笔共纳在一支带腔的竹制笔管中。笔管上有填蓝色隶书“经天纬地”四字。
关于此笔,清人沈初著《西清笔记》记载:“浙省供御之笔……有名经天纬地者,管中藏四笔,尚可用,微嫌其锋短少滞,其余虽饰适于用。”以沈初在清宫的任职经历,可知此笔大约的历史年代、特点及生产地域。
此笔设计精妙,表现出清代制笔工匠的卓思睿智,是清代毛笔的经典之作。
青玉绳纹管提笔,通长28.3cm,斗径2.9cm
笔头为褐色笋尖式。笔管青玉质,浮雕旋转状绳纹。笔斗壁上阴刻四枚荷瓣,宛如荷花盛开,管顶圆雕的荷苞与之呼应。
笔头与笔管通过金属连接,笔斗的颈部镶嵌数颗红色宝石及金属装饰。此种工艺富有浓郁的痕都斯坦风格。笔管的玉色较笔斗略显浅淡,但工艺风格与笔斗浑然一体。
此笔管乃清宫旧藏仿痕都斯坦玉雕风格的作品,是清代毛笔艺苑中吸取外来文化的典型之作。
雕漆紫檀木管提笔,笔管长25cm,笔斗长2.5cm
提笔直管无帽,笔管饰红、酱色雕漆并拼以紫檀木,紫檀斗,笔锋为貂毫竹笋式。此笔反映了明嘉靖年间雕漆的风格。
竹雕云龙管笔,管长9.1cm,直径1.8cm,帽长6.3 cm
笔竹制,有帽。笔管雕留青双龙戏珠纹,中部镌刻阳文隶书“文林便用”四字,顶端镶嵌螺钿口圈,顶下长方格内刻阴文填蓝楷书“万历年制”四字款。笔锋为貂毫葫芦式。
象牙八仙狼毫笔,管长25.2cm,直径0.8cm
笔通体象牙管,管身线刻八仙人物图,线内戗墨彩,上端刻仙台楼阁,隐现于云雾中。笔帽通体线刻“海屋添筹”图景。管顶端及笔帽上下端均镶嵌酱红色染象口。笔锋狼毫兰花式,毫直顺挺拔,刚力强。
玳瑁管紫毫笔,管长24.3cm,帽长9cm,直径2.2cm
笔直管,有帽。笔管以玳瑁甲制,是一种珍稀的笔杆。管与帽顶端均镶嵌鎏金铜扣。制作工细,圆周不见接痕。笔锋为紫毫葫芦式,富有弹力,宜书写小楷。
竹管大霜毫笔,长26.4cm,径1.3cm
笔竹管。管上端阴文填蓝楷书“大霜毫”,字体舒展。顶部贴锦装饰。笔头长硕丰满,锋光润,色如霜雪,副毫染为蓝、褐、橘三色,层次分明,有斑驳之美。此笔的制作简约而不失精细。
宋代的《负喧野录》记载:“韩昌黎为《毛颖传》,是知笔以兔颖为正,然兔有南北之殊,南兔毫短而软,北兔毫长而劲,生背领者,其白如雪霜,作笔绝有力。”这段文字说明,古代用于制笔的兔毫,不仅有紫色、花色的,尚有白色的。“大霜毫”之名是对白色兔毫毛笔的形象称谓。
白潢恭进天子万年笔,管长18.8cm
此笔以竹制管,体轻。笔管上方阴识填金楷书“天子万年”四字,下方缀注填蓝楷书“臣白潢恭进”。笔头以珍贵的紫毫制作,腰部凸隆,似含苞的玉兰,清人美其称为兰蕊式。笔头的根部有黄色的副毫,可起支撑作用。
“天子万年”笔是清宫藏毛笔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毛笔之一,其题识提示了毛笔的制作时间,也说明了该笔是为恭贺皇帝万寿节而进献的礼品。
檀香木彩画福寿笔,管长 26cm,直径1cm
此笔管、帽均采用名贵的檀香木制作,纤直细腻,散发淡淡的幽香,上以金彩绘寿桃、灵芝、蝙蝠、万年竹等吉祥纹样,并饰以朱、绿、绛等色彩。管、帽两端嵌饰象牙。笔头紫毫制,根部较细,色浅,至腰部凸隆,色渐深,呈兰蕊式,此形是紫毫的天然特征所致。
该笔选材名贵,制作精工,是清宫中最具观赏和使用价值的毛笔之一。
竹管小紫颖笔,管长17.1cm,直径0.9cm,帽长9.1cm
此笔管、笔帽皆竹制,直而均匀。笔头选紫毫制成,其形根细腰隆,呈兰蕊式,笔尖部锋利透明,此乃湖笔之特征,“小紫颖”之称由此而得。笔管上端镌刻填蓝楷书“小紫颖”三字。管、帽的顶部贴锦为饰,这是承康、雍时期的装饰风格。
“小紫颖”笔是浙江吴兴制作的贡笔,故宫博物院收藏较多。每笔现装于一锦面纸盒内,每5件复共盛于一大锦面纸盒中。据清人《西清笔记》言,乾隆皇帝甚喜用小紫颖笔。
《清朝宫廷文化展》一书收录此笔。
珐琅管羊毫提笔,通长20cm,斗径2.8cm
笔头为羊毫长锋。笔管为铜胎掐丝珐琅管,饰花卉图案,浅蓝的底色上点染着白、黑、粉诸种珐琅釉色。图案的设计与釉色的应用显现出清代晚期民间珐琅工艺的风格。
笔斗体态狭长,与笔管相连的曲线舒缓,表现出清代晚期提笔共有的造型特点。此笔是故宫博物院仅藏的珐琅管毛笔,为传世极少的品种。
斑竹管玉笋笔,通长30.7cm,径1.1cm
笔管、帽竹制。表层有褐色斑纹,故称“斑竹”。管上端阴文填蓝、绿色楷书“玉笋”。顶及帽口均镶象牙。笔头羊毫制,长锋造型。
羊毫笔以柔软、耐久为特点。清嘉庆、道光时期,由于考据学盛行,书法风格多样,羊毫毛笔遂因适应需求而为文人广泛接受,并成为浙江湖州(当时全国最负盛名的制笔中心)毛笔的主要产品。清代宫廷用笔亦与社会同步变化,清《竹叶亭杂记》载:“御用笔,向皆取紫毫之最硬者方得奏进,……以其不合用,命莫协揆(时为户部尚书)以外间习用者进,试之,取羊毫、兼毫两种,命仿此制造。”从羊毫笔的兴起及清宫用笔的变化分析,玉笋笔应是清中期之后贡进宫廷的湖州毛笔。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題]
[關注此主題的新回復]
[通過 QQ、MSN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