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長策會)委託的調查機構推算,全港有6.7萬個劏房單位,住戶人數逾17萬,半數家庭沒申請輪候公屋。調查又顯示,半數劏房衞生及安全環境欠佳,欠廚廁甚至食水供應,部分單位劏出逾10房。
有長策會成員認為情況惡劣的劏房要優先處理,社會要定義不適切居所,以制定建屋方向。
長策會昨開會,主要聽取調查機構policy 21完成的劏房調查報告。
逾3萬間 欠廚廁食水供應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會後指,報告估算全港有6.69萬間劏房,住有17.13萬人,當中超過3萬間欠缺廚房、獨立廁及食水等設施。
有關調查在今年1月底至4月進行,覆蓋港島、九龍、新界西及新界東,主要從樓齡25年或以上私樓中,抽選約一成單位調查,結果估算全港約有1.88萬幢樓宇有劏房,平均每幢有3.6間劏房。張炳良表示,長策會將參考有關及其他數據,制定長遠房屋政策。
消息人士透露,報告中有提及劏房單位的分間情況,單位最少「1劏3」,而最多劏逾10間。若以人均居住面積計,單身戶空間有110多呎,4人戶每人不足50呎。
報告又指,劏房戶選擇棲身劏房,主要原因是方便工作及租金便宜,當中約10%住戶為此從公屋搬出來。報告亦提到,約一半劏房戶有申請輪候公屋,另一半人則因不符合資格或個人原因而沒有申請。
另外,截至今年3月底,公屋輪候冊中非長者單身人士數目增至11.15萬,較去年12月上升4.3%;另一般申請亦增至11.69萬宗,較去年底微增約1.4%。長策會成員林筱魯認為,調查報告為日後制定政策訂定基礎,未來需用更多時間,作出全面評估,訂出處理問題的優先次序。
但林亦表示,他個人只會視6.7萬個劏房數字為參考,他說會議上有提及其他民間組織的相關劏房調查,例如「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於2012年12月發表的28萬個劏房戶數字。林說不了解該機構的調查方法,是否可信要各自分析。
長策成員 倡定義適切居所
他個人較關注這些劏房住戶是否居於適合環境,認為未來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應為「適切居所」與「不適切居所」的定義諮詢公眾,有了定義才可進一步推算本港需要有多少房屋供應。
長策會另一成員蔡涯棉表示,政府首次大規模及科學化調查劏房,有關數據須仔細研究,特別是安全及衞生情況欠佳的住戶,應優先處理,例如安排入住中轉屋或收容所等臨時住宿設施。他說安排上樓是協助劏房戶的有效途徑,政府應盡快增建公屋應付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