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愈窮愈痛苦?有調查發現,七成受訪市民認為現時生活痛苦,整體痛苦指數約二點八五,而月入一萬至兩萬元的家庭的痛苦指數最高,達二點九至二點九三,比月入不足五千元的貧窮家庭感覺更苦。有學者認為,政府政策出現空隙,忽略了收入普通的市民亦受住屋及物價問題困擾。
本報記者
樹仁大學經濟與民生研究計畫於上月以電話訪問一千五百名市民,發現七成受訪者認為現在生活痛苦,以最高四分屬非常痛苦計,整體受訪者的痛苦指數是二點八五。按家庭月入劃分,月入一萬至兩萬元家庭最感到生活痛苦,其痛苦指數達二點九至二點九三,逾三成一萬至兩萬元月入家庭認為,住屋及物價問題令生活痛苦,相對部分低收入家庭已獲政府援助、居住公屋或已退休,他們最見無助(見表)。
在六大民生問題中,近四成受訪者認為住屋問題令港人生活最痛苦,其次是物價,餘下順序是貧困、就業、環境污染和老齡化。
最受住屋及物價困擾
原來隨着家庭月入增多,認為住屋問題最令人痛苦的比率亦呈上升趨勢,月入少於五千元的家庭,只有三成認為受住屋令生活痛苦,但月入五萬元或以上的家庭,則有五成因住屋而痛苦;相反月入愈低的家庭,因物價而痛苦的比率則愈高,反映通脹才是最困擾基層的問題。
樹仁大學經融系副系主任袁偉基表示,調查發現月入一萬至兩萬元的家庭最感到生活痛苦,反映政府政策出現空隙,忽略了這群中間收入者,即是低於全港家庭收入中位數、但高於一般貧窮綫定義家庭收入中位數一半的人士,「他們既要納稅,又面對嚴峻的生活壓力,但享受到政府福利卻相當有限。」
學者:要納稅惟福利少
至於政府多次出招為樓市降溫,他相信現時政策著重解決房屋問題,反而忽略了通脹的影響,「私樓價格只影響部分市民,但物價高漲卻影響全港所有市民,所以政府更應出招紓緩通脹。」他指,公共事業加價、環球量化寬鬆措施兼自由行持續帶動,令本港通脹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基層生活更艱難。他質疑,政府現時花大量時間劃貧窮綫,換作派錢更實際,「時間亦是成本,推出的扶貧項目又太濕碎,只怕仍未幫到窮人,他們(家庭月入一萬至兩萬元)已經頂不住,所以不如派錢,更快更有效惠及社會各界人士,助社會對抗通脹。」
三成失業者亮危險警號
調查又顯示,按年齡劃分,五十五至六十四歲群組的痛苦指數最高,達到二點九,反映他們憂慮退休生活是否得到保障。又有八成失業人士感到生活痛苦,當中三成二屬非常痛苦,其痛苦指數更高達三點一二,相信亮起一個危險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