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二龍喉公園黑熊

見到我地立即走出黎

多多動作的










黑熊“寶寶”老當益壯

    【本報消息】居於二龍喉公園的黑熊“寶寶”,陪伴着不少澳門居民成長,雖年屆廿七歲並已步入中老年階段,但活動及生理機能仍然正常;多年來,民署不斷優化“寶寶”的居住環境及設施,加上飼養員的悉心照顧,令牠在舒適的環境下健康生活。

    毛光亮反應靈敏

    上世紀八十年代,澳門政府從一所食肆救出一隻年幼的黑熊,其後飼養於二龍喉公園,當時上演有關黑熊的電視劇中“主角”就叫“寶寶”,居民便開始暱稱園內的黑熊為“寶寶”,可以說牠的名字由居民所改。轉眼“寶寶”已居於公園廿七年,屬亞洲黑熊,為中國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民署公園處長梁玉鑽指,黑熊一般可存活二十至三十多歲,今年廿七歲的“寶寶”已逐漸步入中老年階段,雖動作緩慢,但仍健康及生理機能正常,毛色黝黑、光亮。

    民署獸醫和飼養員因應“寶寶”不同階段的健康情況相應地調節營養,並從體重、外觀、毛色、活動、行為觀察、身體檢查及食物種類等方面監控,飼養員多年來的細心照顧,亦與牠培養了一段深厚的感情。有即將退休的飼養員表示不捨得“寶寶”,閒時也會返公園探望牠,更透露不要以為“寶寶”動作慢,以為牠反應差,但其聽覺和嗅覺仍十分靈敏,飼養員一叫名字,牠便循聲望去。

    難重新適應新居

    梁玉鑽表示,民署關注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二龍喉公園內的黑熊獸舍不斷維修保養及改善,並由早年單一的露天小籠,改建為現時分有戶外活動場及室內獸舍的綜合設施。

    為增加黑熊的安全感,獸舍營造了山洞的效果,室內並設有冷氣溫度調節系統及特製睡床供黑熊休息,另戶外區以自然山地、水池設計,讓擅於攀爬和游泳的黑熊一展身手和健身運動。至於會否把黑熊遷居至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配合大熊貓一同展出,梁玉鑽指黑熊年事已高,在二龍喉公園居住多年,早已習慣了環境,要牠重新適應新居。並不適合。

    此外,民署經不斷研究及聽取內地和外地專家的意見,進一步豐富“寶寶”的生活環境及活動多樣性,在戶外區添置趣味活動設施,如輪呔、大型原木、餵食球等,增加環境的立體空間,供牠攀爬、取食、磨爪和耍樂,並於圍牆種有植物以增添綠意,期望能給“寶寶”一個安樂舒適的棲息環境。另外,民署亦積極與各地飼養黑熊的機構交流聯絡,提升飼養技術,令牠生活更健康舒適。

    談起二龍喉公園的黑熊,可能居民均記得早年與“寶寶”作伴的“圓圓”。“圓圓”是二○○○年由內地贈予澳門的雌性黑熊,但四年後因年紀和疾病逝世。要探望“寶寶”,居民最好選擇傍晚及晚間較清涼的時間,原因是黑熊非常怕熱,當戶外陽光太猛或天氣炎熱,均不願出外,寧願留在室內有空調的籠舍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