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黑臉琵鷺提前抵澳越冬


今年黑臉琵鷺提早抵澳,在生態一區的淺灘 上棲息。
    國家重點保護二級物種
    黑臉琵鷺提前抵澳越冬
    【本報消息】環保局訊: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是候鳥來澳越冬的高峰期,受天氣影響,今年候鳥季首隻黑臉琵鷺已於十月初抵澳,較去年提前十多天;截至十月底,共發現五隻黑臉琵鷺在生態一區的淺灘上棲息。
    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及中國國家重點保護二級物種的黑臉琵鷺,身上長滿白色羽毛,因其黑色臉龐及貌似琵琶的匙狀嘴巴而得名。黑臉琵鷺在休息時,會將頭埋在翅膀中,祇露出眼睛觀察附近的環境;在覓食時,會一邊涉水前進,一邊把頭左搖右擺,在泥中尋找魚、蝦等水生動物作為食糧,行走姿態優美。
    來澳越冬的黑臉琵鷺,日間主要在生態一區淺灘和生態二區人工島休息,夜間常飛往磨刀門入海口的海灘覓食。每天晨昏時黑臉琵鷺會在生態一區的淺灘上棲息,市民及遊客可透過生態一區東堤及北堤四個觀鳥台新增的瞭望架,近距離欣賞黑臉琵鷺及其他候鳥棲息的優美形態。
    受到北方冷空氣影響,今年中國南方氣溫比往年提早轉涼,預計候鳥會提早來澳,今年候鳥季首隻黑臉琵鷺亦已於十月初抵澳。環境保護局今年亦提早開展優化候鳥棲息環境的工作,包括清理生態一區及二區的雜草,以騰出更多灘塗面積供候鳥來澳使用。
    另外,在修建觀鳥屋和研習徑的工程方面,局方已委託獨立的第三方作為建造工程之監理及質量控制,以確保建造工程符合要求,預計有關工程在踏入候鳥季高峰期前會基本完成,並將分階段開放予市民參觀。
    未來,環境保護局將繼續致力配合《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優化生態保護區的保育設施,發揮其生態教育及研習功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