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馮局質疑爆料者非員工

馮局質疑爆料者非員工

    【本報消息】颱風“妮妲”早已離澳,不過公眾對氣象局的不信任風暴仍然高懸。昨晚有電視節目播出據稱是現任氣象局員工的匿名訪問,就颱風定義、中層與局級的溝通等問題對氣象局領導層作出指控。氣象局長馮瑞權接受本報訪問時予以反駁,指當日局級、中層主管有面對面一同商討決策,並指“爆料者”所言與事實不符,懷疑並非該局員工。
    指冒風雨出外測量
    根據有關節目播出的匿名訪問,該據稱為氣象局員工的受訪者以背脊示人,並以黑色外衣遮擋整個頭部,聲音亦經特別處理。訪問中提及,當日前線員工要出外冒風雨測量,中層主管有不斷向局級反映風速已達標的訊息,但局長作出令人難以理解、不掛八號風球的決定。
    領導主管當日決策
    馮瑞權回覆本報查詢時形容上述說法奇怪,他表示該局不設、亦無辦法手動測量,前線不必到街外測風,質疑該受訪者並非氣象局員工,否則不會連最基本的運作也不清楚。他亦指,當日領導主管間有舉行面對面的內部會議,當中包括領導級及中層主管,大家發表意見後作出決定,中層主管亦認同不懸掛八號風球的決策。對於“局長辦公室內設有休息地方、在內做甚麼前線不會知悉”的質疑,他稱局內全部人均知道他們無休息,有電視台記者在氣象局過夜,他亦曾接受過訪問。
    平均風速每小時計
    節目中,該名受訪人士還表示,根據第16/2000號行政命令,是以十分鐘的平均風速來定義颱風標準,而非如局方所述、以每小時的風速來定義。不過,記者翻查上述法令,發現上面清晰列明“八號風球表示熱帶氣旋繼續移動,而可能引致天氣情況惡化,風力平均時速由每小時六十三公里至每小時一百一十七公里,陣風約達每小時一百八十公里。”即風球標準以每小時的風速計算。馮局所言屬實,他在電話中亦再質疑,若上述受訪者為氣象局資深員工,不會不清楚有關定義。
    改風速涉停航停飛
    “妮妲”襲澳當日,小城橫風橫雨,雖然當局的數據顯示整體風力未達八號波,然而街外狂風暴雨又是否適宜返工返學過橋?馮瑞權認同有討論空間,有感可重新定義是否要達八號風球才全面停課、封橋。重申當局樂於修改風速數據及指引,但亦要聽取市民大眾的意見,“因為降低咗之後,日後停課、停工日數會增加,停航、停飛嘅日數亦會增加,要睇市民能否接受,會涉一連串問題,不能草率決定。”
    信科學冇留意法陣
    另外,社交網站昨瘋傳氣象局若干亂象,包括某高層迷信,會在辦公地方“擺法陣”、“養鬼仔”,馮瑞權指此問題較個人,他較相信科學,並不認識、相信有關事宜,也未留意到局內有奇怪情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