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電廠回歸政府建公屋

電廠回歸政府建公屋

    【本報消息】萬家燈火,照亮每家每戶。因應社會發展,屹立本澳一個世紀的澳門發電廠,即將完成歷史任務,本周交還政府準備拆卸,計劃興建公屋。被視為黑沙環地標的漁翁街發電廠大煙囱將告拜拜,成為澳人集體回憶。

    分區停電最攞命
    澳門發電廠見證小城百年經濟發展,電力公司於一九○四年成立,當時澳門很多居民對用電都不太放心,電力公司負責人更挨家挨戶宣傳用電。經廣泛宣傳,政府開始投資建街燈,慢慢才越來越多家庭開始轉用電燈,為居民生活帶來更多方便。
    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澳製造業發展蓬勃,對用電需求大幅增加,當時電力公司處虧損狀態,甚至出現分區停電情況,居民怨聲載道。考慮到社會需要,政府於一九七二年接管電力公司。直至約八四年,電力公司經營轉虧為盈,政府於八五年與電力公司簽署專營合同。
    老職工默默耕耘
    現在隨時隨地都可以用電,生活方便,全賴過去一班電廠老職工的默默耕耘,不辭勞苦,才有今日的成果。不少電力公司老職工得悉電廠要拆,重臨舊地都感到依依不捨,多台使用了數十年的機組放諸眼前,猶如時光倒流,回到過去。
    二十歲已入職的培哥,最初負責維修工作,後來轉往儀錶部,一直做到六十五歲退休。回想以前,他提到當時衛生設備無現在好,以前無耳罩、眼罩、頭盔、手套、安全鞋,一概都無,在高分貝的發電機組前工作,就用紗布塞住耳仔,機組太熱就包住身體工作。
    組裝發電機辛苦
    當年大部分工作全靠員工落手落腳做,最辛苦係安裝三菱發電機,每組機都好重,總重量達到八十幾噸重。培哥對電廠每部機組如數家珍,仔細解釋,當時為了改善工作環境,培哥與同事們更自己製作風扇,一直沿用至今。
    佳哥由十六歲開始在澳電由小工做起直到退休,最初的小工主要做下欄工作,協助師傅完成工作。當時很多工作都是靠人手,每個小工序看似簡單,對整體運作很重要,如佳哥後期負責“斟油”工序,即當潤滑油用完,需要及時加油,用作平衡水溫,這些都需要人手調校。
    拆卸盡訴心中情
    培哥和佳哥將一輩子精力都花在電廠,過去機組故障都感到心痛,面對電廠拆卸都顯得相當不捨。培哥猶記得,“當年有一台發電機組故障,整個發電機瞬間在面前散晒,最心痛嗰次!”面對電廠即將拆卸,直言“好唔捨得,做咗咁耐都有感情。不過,要拆都冇辦法,好似個女要嫁,(唔捨得)都要畀佢嫁啦!”
    遷一機組留歷史
    為了保留珍貴歷史,澳電計劃將其中一台機組搬往路環電廠作紀念,這亦意味着澳門發電廠正式榮休,點點回憶盡在心中。
    政府收回舊電廠後,計劃興建一千個公屋單位、社會設施及政府綜合服務中心。

澳門電廠陪伴澳人成百年,拆後成集體回憶,好在建公屋益市民,如建豪宅益富人必被罵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