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打通牧羊巷有排抝

本帖最後由 東方不敗 於 2016-6-29 09:32 編輯


工務局強調開路必須遷移康真君廟,不少委員反對。
城規會論開路    移古廟最關鍵    打通牧羊巷有排抝

    城市規劃委員會全體會議昨日下午討論廿一份規劃條件圖草案,最受爭議的是再上議程的牧羊巷8A地段,雖獲通過,但引起委員應否打通牧羊巷行車的討論。多位委員認為開路有助分流車輛,對交通利多於弊;亦有多位委員反對,認為應保護康真君廟及碩果僅存的望廈村肌理,不應為開一條行車線而遷移三百年歷史的廟宇。文化局重申,康真君廟屬磚木結構,平移難度大,不應將廟移近觀音堂。會議就開路問題無結論。

    8A地無阻可起樓
    城規會今年三月曾討論牧羊巷8A地段的規劃條件圖,當時交通事務局及多位委員支持打通牧羊巷“掘頭路”作公共道路,故不發出相關規劃條件圖。事隔三個月,工務局副局長張潤民表示,經過再研究後,無論是否打通牧羊巷都不會影響牧羊巷8A地段,故再交城規會討論,最終獲通過。討論期間,委員胡祖杰形容打通牧羊巷利多於弊,楊道匡認同開路可節省黑沙環到中區的交通時間。
    高地烏出黑沙環
    交通事務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長鄺偉卓指出,開路的規模類似高地烏街般單行,街闊亦與高地烏街相同,開路後可由高地烏街直接經觀音堂街連接黑沙環,將是單向行車。未來隨着望廈公屋、體育設施及巴士站的使用,開路可起紓緩作用;但開路後可能需與現有路網作協調。
    移廟損望廈肌理
    委員梁慶球反對開路,指牧羊巷屬於望廈村的肌理,觀音堂與康真君廟均是數百年歷史遺留下來,這些碩果僅存的望廈村肌理應予保留;林翊捷亦認為康真君廟不應移動,這是基於國際公認的保育原則,開一條行車線並非重大的公眾利益,不應該為此遷移有三百年歷史價值的廟宇。
    廟貼觀音堂易散
    文化局文化遺產廳長梁惠敏稱,康真君廟具有文物價值,廟宇雖在光緒年間重建,但最新挖掘的資訊發現,原來早於一七一七年建成,廟宇屬磚木結構,一移就散,技術層面上較難保證平移後的完整率,除康真君廟外,文化局亦十分重視整個望廈村的肌理,將康真君廟向觀音堂方向平移,兩廟宇貼近亦不適宜。
    遷移艱難成本重
    工務局副局長張潤民表示,自從上次會議討論應否打通牧羊巷後,文化局表態不贊成移動康真君廟,加上社會亦有不少意見認為應保留廟宇及僅餘的街道肌理,故開路的關鍵在於應否遷移康真君廟及保留街道肌理。若認為不應移廟,開路就不成立。他又提到,平移康真君廟在技術上不是完全不可能,問題在於成本。
    另外,城規會副主席梁竟成建議當局不移廟的情況下,考慮利用左側開通單線行車。鄺偉卓回應指,若不移廟就夾硬開路,反而會造成其他交通安全問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