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3
- 帖子
- 1133
- 主題
- 1100
- 精華
- 0
- 積分
- 2502
- 金錢
- 24816
- 閱讀權限
- 50
- 性別
- 女
- 來自
- 天津
- 在線時間
- 60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1-3-10
- 最後登錄
- 2011-8-20
       
|
日服90粒補藥 婆婆入ICU
(經濟日報)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06:00
【經濟日報專訊】愈來愈多市民服用保健產品,甚至同時食逾10種,體弱多病的長者更易誤中陷阱;有老婦被游說買大量排毒減肥藥,按指示日服90粒,3周後心跳一度停頓,需入深切治療部。
有家庭醫生警告,不同保健產品成分或相同,過量服用有機會中毒;過去4年香港中毒諮詢中心就接獲101宗疑服健康食品致不良反應個案,當中一成三為長者。
市民愈趨注重健康,街頭或商場不難見到聲稱售賣保健食品的攤檔;一名老婦途經銅鑼灣 時,被健康減肥食品的職員帶往店舖游說購買一種名為「綠藻片」的排毒減肥藥,更由自稱擁有碩士資格的「醫生」,建議每天3餐合共服食最少90粒,老婦最後以1,600元購買4盒,共4,000粒。
服「綠藻片」凝血 曾停心跳
老婦按指示服用3周後,突感心胸劇痛,報警送院,更一度心跳停頓,急救甦醒後需轉往深切治療部留醫;醫生指老婦並無心臟病 ,但「綠藻片」含維他命K,用作凝血,而老婦服食量嚴重超標。
事實上不少市民會同時服食多種保健品;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前院長蔡惠宏指,每種健康食品有機會含相同成分,易吸收超標。如維他命E、A等,服用過多維他命A,會積聚於體內,有機會中毒;註冊營養師劉立儀則指,維他命E及深海魚油丸有抗凝血作用,過量服用,受傷時有機會流血不止。
蔡惠宏指,雖然可於網上獲取很多健康食品資訊,但難以考究其真偽,而且商戶希望「愈吃得多愈賣得快」,故建議服用較多分量。
消委會 去年共接獲78宗涉及保健食品功效或促銷手法的投訴,較前年略減,但今年首3個月已接到16宗,每宗金額涉及數千元至數萬元;食環署 08年至今年3月,則接獲56宗有關保健食品的投訴,主要是投訴服後身體不適,及懷疑其品質或來源。
4年逾百個案 13宗涉長者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08年7月至今,就有101宗疑服健康食品引致不良反應的個案,當中13宗涉及60歲以上長者,但無嚴重個案。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提醒市民,一些以「專家發言」、「用家引證」、「長期服用才有效」的保健食品,其保健功效成疑,加上這些商店常以短期租約形式開檔,家人即使發現「唔對路」,欲追究時商店已結業或遷走,建議盡快修訂《商品說明條例》,以規管誤導、聲稱有某種功能的宣傳。
現時如發現產品廣告聲稱可預防或治療某些疾病,如癌症、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可向衞生署投訴;但衞生署指,只有含西藥或中藥成分的產品,才分別受《藥劑業及毒藥條例》及《中醫藥條例》規管。食環署則稱,無法歸類為中藥或西藥者,則與一般食品一樣,均受《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規管。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任何沒醫生執照者向他人聲稱是醫生,已屬無牌行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