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3
- 帖子
- 1133
- 主題
- 1100
- 精華
- 0
- 積分
- 2502
- 金錢
- 24816
- 閱讀權限
- 50
- 性別
- 女
- 來自
- 天津
- 在線時間
- 60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1-3-10
- 最後登錄
- 2011-8-20
       
|
弱勢管治 誰人得益
(星島)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06:30
(綜合報道)
立法會 今日開始辯論預算案撥款,經政府修訂承諾向所有香港永久居民派發六千元後,預計有關條例草案可獲通過。政府的急轉彎,回應了民意;但借著「轉軚」等如「好欺負」的印象,不少利益團體在多個議題上,不惜「企硬」對著幹,施政阻力驟增,對社會是禍是福,值得深思。
官商角力的現象,最明顯反映在教科書和教材分拆出售爭議。家長久已抱怨教科書昂貴,教育局回應消費者委員會 的建議,要求書商分拆發售,讓家長毋須負擔教師所用教材的開支,減低書價,並且盡早施行,最近書商單方面宣布書價,即使分拆教材都未必減價,甚至照舊加價。
另一個例子是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由於「逼爆」公立醫院新生嬰兒深切治療病房,政府提議全港醫院訂出接收內地孕婦限額,私家醫院即時反對。
公權力弱 利益團體逞強
此外,在最低工資問題上,雖然訂出了工資水平,政府同意向旗下外判商補貼工資和強積金 差額,但是外判商提出,如果政府補貼滿足不到他們的要求,不排除沿用舊的僱傭合約,到時如果政府認為他們犯法,「咁你拉我啦!」
連串爭議都試圖突出政府的無能為力,有關利益團體乘勢施壓。政府遇到難題,所提出的解決方法未必全對,不過,大家可以在互相尊重的氣氛下商討。近來的情況,卻是談判對手趁政府陷於「弱勢」,不大把官員放在眼內,擺出我行我素的姿態。
本來,政府在處理政務上有相當廣泛的權力。在上述的例子中,當局並非無事生非,弄一下權,而是試圖協調或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矛盾,這是政府利用公權力維持社會有效運作的重要功能。
社會有責任防止政府濫權,但現時的政治鐘擺出現過猶不及,政府大量權力不作運用,處處忍讓,管治無法暢順,不同利益團體堅拒妥協,但整體社會是否從這種「寬鬆作風」中得益呢?
施政困難 政黨同賠民望
造成現今這種氣氛,與今明兩年即將出現的幾場選舉有關。傳統的思維,是政黨議員監察政府,以批評施政來彰顯自己為民請命的獨立性,以贏取選票。這種情況於今尤烈,在野政黨主動出擊,凡事反對批評;建制政黨則和政府劃清界線,以參與狙擊為策略,認為有利選舉。
不過,這種推算卻和現實產生了分歧。香港大學 民意網站公布的最新調查,市民對立法會議員整體表現的滿意度,跌至二○○三「沙士 年」以來的新低,超過一半市民不滿,滿意的只有一成多。
選舉不是最終目的,政治應該為市民福祉服務。為選舉搞得施政舉步維艱,政府固然是大輸家,議員也不見得留給市民好印象。當管治陷於弱勢,誰有能力運用公權力去推動發展,平衡整體利益?香港會朝怎樣的方向走去?這是社會大眾和從政者都要深切反省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