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粵港扯貓尾?擴大自由行理得你

【本報訊】俗稱自由行的個人遊引發中港矛盾,不少市民希望檢討甚至作出限制,惟特首梁振英卻逆民意,昨指個人遊對經濟及就業有好處,應積極思考擴大接待能力和容量,同場的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反稱要避免超出香港的承受力。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認為梁的說法是「寧左勿右,驚死得罪中央」;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指廣東省官員口說的一套,未必反映他們真正想法。


記者:張婷婷

■朱小丹(左)和梁振英

朱小丹及梁振英昨在港出席粵港合作聯席第十六次會議,雙方簽署八項合作協議,包括前海、電影業、知識產權、旅遊、反走私等合作協議。朱小丹會後被問及是否應限制個人遊來港數目時指,個人遊政策原意是為了香港的經濟發展,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這中間我們會掌握適當的一個度,這個『度』是甚麼東西呢?就是個人遊有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它能夠真正為香港產生一種保就業、改善民生、促進香港經濟穩定的作用,同時又不至於因為個人遊造成香港承受不了的一些負擔」。


在朱小丹認同應考量香港對個人遊的承受力時,梁振英反而未顧及普遍市民訴求,他指內地600多個城市中,只有49個城市開放個人遊,多年來沒有增加數目,雖然他也明言,此舉反映中央也理解香港接待能力的問題,但繼而指:「從積極嗰方面睇,我覺得既然我哋知道旅遊業對香港經濟、就業有好處,我哋係唔係應該積極去諗一下,點樣可以擴大,適當擴大我哋嘅接待能力、擴大容量,使得現有有啲受到人多而帶嚟壓力嘅地區可以減輕啲壓力。」

難阻陸客陋習

【本報訊】內地出境遊人數去年達8,300萬人次,部份人的德行讓全球喪膽,《旅遊法》特別規管內地客行為,規定應尊重當地秩序公德,不可打尖或隨地便溺,並需尊重風俗文化,勿在文物刻上「到此一遊」等。不過,條例無特別列明罰則,成效存疑。

埃及3,500年前文物被刻上「丁錦昊到此一遊」、巴黎羅浮宮外水池慘變內地客洗腳池,本港也常見內地客打尖、內地父母讓子女隨地大小便。「維穩派」總將此等行為形容為文化差異,《旅遊法》終規管此等醜行,要旅客遵守當地公共秩序和公德,尊重風俗和傳統,愛護旅遊及生態資源等。

條例罰則不清

當遇到糾紛,部份內地客總愛「發難」,如集體不落機以抗議延誤航班,令其他航班受阻。《旅》便規定旅客解決糾紛時,不得干擾他人旅遊活動。

不時聽聞內地團有團友失蹤,需警方協助才發現團友原來離團去購物,而《旅》也禁擅自離團。條例也規定導遊和領隊應勸阻旅客欠公德行為。不過,條例只列旅行社及領隊違例罰則,但欠明確的旅客罰則,只籠統列明「違反本法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