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村裡塑料垃圾污水堵塞的河溝(暗訪視頻截圖)
塑料顆粒加工作坊裡一名婦女在挑揀塑料
作坊裡堆積如山的塑料垃圾
塑料加工作坊
村裡遭受污染的水塘
【齊魯網2012年12月28日訊卅記者 戶延明】塑料顆粒的制作加工其實就是用廢棄的塑料制品回收重新加工,做成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聽起來,這確實是個廢物再利用的好事情,但是,加工塑料顆粒的一般都是一些小作坊,而這種小作坊帶來的污染卻是非常巨大的。濰坊市坊子區張家村被當地人稱作垃圾村,這個村就深受這種塑料顆粒加工作坊之害。
塑料加工作坊雲集 村民不敢喝自家水
近日,記者來到濰坊市坊子區坊安街辦張家村,公路兩邊盡是一些塑料顆粒加工作坊和塑料垃圾,甚至在村子裡面,也有不少塑料顆粒加工作坊。這些塑料顆粒加工作坊裡面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記者決定進去一探究竟。
記者進入張家村公路邊的一家塑料加工作坊,院裡的各種塑料垃圾占據了大半個院子,正有幾個婦女在這些垃圾堆裡挑揀塑料垃圾。經過詢問得知,這些婦女都是作坊主雇佣來的當地村民,她們告訴記者,現在正在做的就是把各種塑料垃圾挑揀開,區分開,然後再分別進行清洗加工,這個作坊僅一天就能加工出一千多斤塑料顆粒。
醫療垃圾作原料 地下水污染嚴重
在這個作坊裡,記者碰到一名負責運送原料的男子,在交談中記者得知,他們會定期從醫院運送來各種塑料制品的醫療垃圾,在現場記者就從一大堆塑料裡看到了針管、橡膠手套等醫療廢物。
這名男子告訴記者,塑料垃圾運來經過挑揀,還需要「清洗」。在作坊的西頭,記者看到一個大池子,這些塑料垃圾都會被放到這個大池子裡用自來水衝洗,而衝洗之後的自來水直接就被排放到附近的河溝裡。
這些塑料顆粒廠十來年的不斷生產,不但讓張家村裡裡外外隨處可見各種塑料垃圾,更是連張家村的地下水都污染了。村民告訴記者,村裡的地下水他們根本不敢喝,都被污染了,現在村民都是出去買純淨水喝。
記者在張家村裡看到,一個大水塘裡滿是黑水,水塘周圍堆積著各種生產塑料顆粒剩下的塑料垃圾廢料,而這些塑料廢料隨著顆粒廠排出的廢水一起排到了村中的水塘和溝渠裡,時間一長,這些污水就滲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
監管不力危害難消
村民告訴記者,這些塑料加工作坊在4月份的時候剛剛被治理過,記者翻閱網上視頻資料確實發現,在4月份當地街道辦事處聯合城管、公安、工商、環保、供電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查處行動,當時坊子區坊安街道社區副主任馬清平表示,要將張家村的44家塑料顆粒加工作坊徹底清理,但是,為什麼在八個多月後,記者再次來到張家村,卻仍然有塑料顆粒加工作坊在加工呢?
記者致電坊安街道辦事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經常去治理張家村的塑料作坊,由於作坊都比較隱蔽所以治理有難度。
難道真是作坊隱蔽導致治理無效嗎?記者發現,張家村的地理位置距離坊安街辦駐地只有一公裡多點,坊安街辦駐地的中心公路直通張家村,而且,有不少塑料顆粒廠就在這條公路的兩邊,開著車從此經過就可以看見,像記者去的這家加工作坊,甚至公然開著大門,這還算隱蔽嗎?就連村中的這些塑料顆粒加工作坊,在今年四月份被強制拆除時,坊安街辦的工作人員也已經非常熟悉了,可見,隱蔽這種說法並不是治理不好的根本原因。而且,就在今年四月份坊安街辦說要徹底治理拆除的時候,坊安街辦的領導面對電視鏡頭曾說,除了拆除設備,最重要的就是聯合供電部門,切斷塑料廠的動力電,只保留照明用電。
頑疾需要治理,但是治理完畢為何又反復發作?張家村垃圾村的名頭啥時候能去掉?我們將拭目以待。(山東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記者池鵬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