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明日舉行第三次會議,將討論年輕人、長者、35歲以上單身人士、居住環境惡劣家庭及首次置業人士的住屋需求,以及受助的紓緩次序。
據悉,政府引述多項數據指出,年輕人及首置的非業主住戶住屋需求,將排列於其他類別之後,又會研究是否把高學歷公屋申請者,剔除計算其對單位的需求。
但多名長策會委員認為,當局仍應推出不同措施,協助新生代上樓及上車。
據運輸及房屋局提交長策會的文件顯示,房屋署在03至09年進行的統計,發現7至8成實際首次置業人士為39歲以下的青年,而當局按去年人口普查資料,分析非業主住戶及年輕人等兩類有機會首置人士。
據了解,非業主住戶月入中位數為2.14萬元,略高於整體住戶的2.05萬元;至於年輕人的月入中位數為1.2萬元,具大學學歷者則為1.7萬元。
青年置業難 惟上流機會好
不過,文件顯示不論非業主住戶及年輕人,其工資水平及未來增幅,亦難應付私樓的樓價及升幅,其中年輕人住屋需要及置業夢想現時面對的困難比過去大,但由於他們較年輕及向上流動的機會較好,故此就照顧其住屋需求的殷切程度,相對較其餘類別為低,即在眾多群組中排名最後。
此外,文件亦對坊間建議照顧部分群組的3項措施「說不」,包括現時推出資助置業貸款是不可行,因土地及房屋供應緊絀,日後推行則要審慎研究對樓市及市民負擔能力的影響,尤其過去首置貸款錄得4.9億元壞帳。
至於協助居住環境惡劣家庭的市區工廈轉作住宅、提供租金津貼,政府指前者因工廈業權分散,業主考慮經濟效益下,改作住宅未必可行;後者則因恐令申請公屋個案急增和私樓業主大幅加租等。
協助新生代 籲設中產公屋
長策會委員王坤表示,協助新生代解決住屋問題,不一定只有公屋或居屋兩條出路,建議政府可考慮推出類似房協乙類屋邨的「中產公屋」,讓新生代有空間打穩基礎。
另一委員許智文指出,政府可為首次置業者設立稅務優惠、提高公屋及居屋的單身人士名額;委員張國鈞則建議,政府可考慮寬免物業釐印費,長遠須增加居屋供應。
另外,文件亦提及,至去年9月底全港70.8萬個公屋住戶中,約40萬個住滿10年及已按富戶政策進行申報入息程序,2.02萬戶繳交一倍半租金,交雙倍租金住戶約3,000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