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新聞] 龍環葡韻 建五生態水池分隔帶

【華僑報】民政總署將於龍環葡韻對開水體建五個生態水池分隔帶,生態水池面積約三千六百平方米,預料需澳門幣六十萬元,民署相信利用濕地植物淨化原理可處理人流帶來的污染,保持該處水質的穩定,防止污染水源向水體擴散及有助促進區內生態特續發展,有關工作預計二月底前完成。

 民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昨日向傳媒簡介望德聖母灣水體整治優化工作,他表示,位於氹仔望德聖母灣大馬路與海邊馬路間的望德聖母灣景區,為本澳主要的旅遊景區之一,近年遊人不斷增加,巿民亦關注該處的環境及水質。為此,民政總總署於去年與科研機構共同對龍環葡韻的水環境進行調查和研究,結果顯示,現龍環葡韻水體的水質良好,達國家地表水三級水平,生物種類豐富,生態環境好。

 他又稱,在調研報告中亦有提及,龍環葡韻水體的主要污染源是來自人流的污染,少數遊人將垃圾廢棄物丟棄於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對開的水體邊,造成水質污染,必須採取有效施將污染源堵截和防止擴散。

 由於該區水體的水源來自天雨,在雨季豐水期水質較好,可以透過濕地的本身自淨能力來淨化人流的污染。但在旱季枯水期,人流的污染會存在一定影響。為建立一個長效和前瞻性的處理方法,民署將於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對開的水體邊建立多個生態水池,總面積約三千六百平方米,利用濕地植物淨化原理處人流帶來的污染,保持水質的穩定,防止污染水源向水體擴散及有助促進區內生態持續發展。

 他指出,在龍環葡韻建生態水池乃以人手進行清淤,再利用這些淤泥及有機可降解的物料,堆建堤基及間隔帶,以形成五個大小形狀不一的生態池作為隔離帶。將這些垃圾污染物截流於靠近岸邊的水體內,避免向外擴散,方便民署人員能在短時間內清理,而種植於池內及周邊的水生植物作為一個淨化機制的自然生物群(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動物及微生物等),以發揮欄截、吸附、降解等功能。生態池除了自然美觀外,更成為野生動植物應集交流最豐富的地方。

 梁冠峰稱,為減少對水生植物的影響,是次整治工作將在冬季枯水期及動植物休眠期內完成。根據過往的經驗,是次生態池的設置與清理工作,與過往派員清理水浮蓮的工作情況相類似,受影響的面積不大,約佔總水體面積百分之三。施工過程中將出現短暫的水濁清況。他預計生態池建成後將會完善該區生態走廊的作用,同時有效阻隔人流污水向外擴散和淨花的作用,亦可防止現存水體中入侵物種水浮蓮和福壽螺對荷花的破壞和影響。優化生態走廊的水生植物亦可改善龍環葡韻的景觀。

 他又強調,民署現時所進行的是生態恢復工作,而非破壞,對於社會有部分批評意見,他認為指責應要有科學根據,民署亦樂意接受社會監察。

 另外,民署亦將於望德聖母灣馬路近威尼斯人一段長約三百三十米的區域,種植約一千二百株水松(學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為中國特有樹種。一方面優化該區的景觀,同時亦起天然屏障作用,隔離馬路噪音及污染等。他又表示種植水松的同時會預留行人空間,但至於未來是否開放予巿民則需視乎屆時生態區成熟度再作決定。

龍環葡韻又出事?

【1月13日正報卅作者 馬留】近日,不少愛護自然的朋友向筆者通傳一個消息,內文如下:繼鷺鳥林旁建設有禮加油站風波還未了之際,民政總署以極速開展龍環葡韻「生態」改造工程,把自然水域「重金」打造成人工大池塘,用金錢灌水而成的虛假自然又能持續多久?不停不休對白鷺林的人為干擾,我們捨棄自然卻去追求人工漂綠,可悲可笑!

筆者看到此消息後,向多方查証,其實這個計劃一直進行中,只是大家都不知道,直到工程展開才給大家發現。

據民政總署在十二月發出的新聞稿,此項目將於氹仔龍環葡韻五幢葡式建築對開湖面將修築五個生態池,同時種植水生植物,以阻隔人為垃圾污染,希望淨化水體、減低福壽螺和魚類對荷花生長的影響。

話雖完美,筆者不想作出任何有關的陰謀論,只想從環保角度去解構事情。

龍環葡韻對開湖面曾是大片的紅樹林,但因路氹城的發展而完全消失,原有的高生態也隨之失去,只留下旁邊的樹叢及湖面。

湖水與海水隔絕,大潭山也沒有豐富山水補足,須靠雨水累積湖水,可以說是死水一潭。

對於民署指出的主要污染源及相關措施,筆者認為有關相局看事情過於簡單。

首先,筆者覺得當局誇大由遊人在龍環葡韻製造的污染,但對於望德聖母灣大馬路的污染視之不見。

儘管大量遊人在龍環葡韻遊覽、消閒,但遊人總不會把垃圾亂意丟到湖中,或許,澆花水會直接流到湖中吧,其影響十分之微;相反,望德聖母灣大馬路在過去幾年工程處處,加上現時交通壓力漸大,大量泥沙、塵土飄到湖面,隨之沉積在湖中,這個影響比遊人的更大。

再者,民署以不利荷花生長為由,去修築五個人工生態池,隔開魚類及福壽螺,在生態的角度是本末倒置之舉。

一個池湖,單種一種生物已是不利生態多樣性的發展,何妨是一池死水。一個荷花池,暫且養活了幾種魚類,也有涉禽在池中覓食,証明生物鏈的存在;一個生態系統出現時,就會有自己的平衡。筆者深信,民署若能改善整個湖中的生態多樣性,現在的問題將能一一解除,也提高了生態價值,而不應該以隔離物種的方式去改善生態環境。或許,冬至時份會有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黑面琵鷺在湖中覓食,其觀賞價值定必比人造的生態池高。

對於生態池用作隔開魚類及福壽螺,筆者有所疑惑:

一. 魚類在湖中四周覓食,怎能驅趕到人工池中是一大問題;

二. 福壽螺能移動,不是一個池就能控制生長、繁殖,現時能有效地防控福壽螺的方法是養飼鴨以捕食福壽螺,但會造成水質優養氧化。

隔開物種根本無補於事,只是景觀視覺上的美化,未必能做到其應有效果。所以最好的優化湖水就是提高整個水體的生態多樣性,利用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作用去改善水體而不是採用人工隔離的手段去製造假自然的景象。工程在一月剛剛開展,將近三至五月留鳥鷺鳥的繁殖季節,此工程對鷺鳥既有即時及長遠的影響,民署在開展工程前的生態考量定必要向市民開誠布公,是對這個有機會是華南五大鷺鳥林的保育及尊重。

TOP

民署葡韻填湖造池恐擾鷺鳥林環團叫停

【正報】力證龍環葡韻生態環境良好的民政總署,正展開生態整治工程,在龍環葡韻水體闢建人工生態池,並連接鷺鳥林成「生態長廊」。生態學會批評,計劃以人工生態去取代自然生態,影響更波及鷺鳥林,促請民署停工。

日前到過龍環葡韻的生態學會副理事長陳俊明表示,該工程十二月中才在活動訪問中透露出來,原以為只是改善被他們批評的水體水質,但現發現是要「填湖造池」,建造如自動步行系統那邊一樣的生態池,更會與鷺鳥林連接,情況令人擔憂。

工程是為了冬 天好觀賞些

由於計劃從未正式、全盤公布,陳俊明說,不清楚其可能產生的生態價值,但可以肯定無助改善人工池以外的水體水質等生態環境,且必然所費不菲,「用錢去買幾個觀賞池畀你哋大家,我相信,這個(計劃)大部份市民絕對不認同的。」

據民署在實地樹立告示介紹,每年荷花觀賞時間較短,令觀賞性大降,且受人為及生態污染嚴重,不利荷花生長,故要整治塘內生態,築建堤基及生態池以阻隔污染源,並於池內種植多種具觀賞性的水生植物,好改善冬季時單純看到荷葉凋零之景觀。

自然變人工本末倒置

陳俊明指出,每年荷花節已花費數百萬公帑去做,「靚一時但唔持久」,而所謂的生態池亦然,夏天可以很漂亮,但到冬天又只會變成「死池」,須要用珍貴的水資源維持,這又要另一筆持續的開銷,這些民署都沒有好好交代清楚。

對於民署提出這樣的項目,陳俊明感到失望和心痛,稱署方該做的是要保育自然生態,現在竟是帶頭去將自然生態當人為公園般操作,「主動去將一個本來係自然的水體,填咗變成人工,花費錢、花費自然資源,這個其實本末倒置的。」

最壞會令鷺鳥林消失

更大的問題是,若日後人們可透過生態走廊去接近鷺鳥林,將會構成干擾,而且眼下工程進度飛快,人為干擾已延伸至鷺林下方,若署方在二月底前還不停工,勢將影響在三月開始的繁殖期,最壞的情況是:「冇雀仔係度,全部走晒,澳門將會冇咗白鷺林呢個地方!」

陳俊明認為民署應該要三思,建議暫停這項填湖造池計劃,將資源投放在改善該處的水體流動、清除淤泥,或復育曾出現過該處的物種,如蘆葦林、魚類等,並重申應要將白鷺林、整個水體以及周邊地方,劃作本澳第三塊濕地保護區,好好保育這片難得的自然環境。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