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協青社估計全港現時有逾7萬名夜青,女夜青人數比例更由1990年代佔兩成,激增至現時佔三成半,部分「女童黨」規模日益壯大,更自創黑社會「字頭」,會「收」及挑釁打鬥。協青社助理總幹事譚仲凱分析,現代父母對女童管教較寬鬆,加上女性地位提高,均加劇女童黨問題,正積極研究針對女夜青的輔導方案。
女夜青比例增15百分點
協青社昨舉行21周年慶祝及新聞發布會。協青社副總幹事陳達湘指出,本港夜青數目由20年前逾2萬個,激增至去年約7萬個,集中在屯門、元朗、天水圍及將軍澳等地區。夜青女性比例亦由1990年代20%增至現時35%,反映女童黨問題嚴重。陳指出,部分10多歲女孩更聯群結黨自創「字頭」,湧現「大家姐」現象。
本身有逾10年外展「執仔」經驗的譚仲凱說,不少女童黨極具規模,組織分工仔細,除了有頭兒即「大家姐」,更設有副手、打手及負責「講數」的談判者,若有黨員犯錯或背叛,甚至有人專責執行「家法」教訓黨員。然而,他接觸過的女夜青多數本質不壞,性格亦非好勇鬥狠,不過現代父母管教較寬鬆,十一二歲已允許女兒「出夜街」,令女童流連街頭及結識損友危機增加。
曾接受協青社輔導、現年23歲的阿花(化名),6年前因應付會考壓力大,誤交損友並染上吸毒惡習。她憶述,當時五六個十多歲女孩一起離家出走,租住一個兩房單位,她於髮廊打工的收入幾近全用作買毒品,「咁樣嘅日子過咗8個月,當時覺得好絕望,唔通咁就一世?」阿花說,自己是家中孻女,家人一向疼惜她,然而對她離家出走,家人均「唔識幫」。
少女遭同黨圍毆痛改前非
後來,阿花因一次與同黨不和遭圍毆,下定決心痛改前非並主動回家,其後半工讀完成設計高級文憑,現任職平面設計師。譚仲凱說,解決女童黨問題較男童黨困難,「主因是女仔睇重感情,人際關係亦較複雜,必須逐個逐個咁處理,同男仔則可以講義氣、拍膊頭。」為建立適合女性的青年文化,協青社現時亦有提供化妝班、甜品班等,盼吸納女夜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