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珠澳同城生活的今天,拱北口岸是两地人最熟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然而“拱北”这个名称怎么来的呢?恐怕人们很少会知道,或者你会 “百度”一下。于是就找到这样的解释:“拱北位于珠海市东南部,毗邻澳门……19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于今炮台山设海关总管,当年,设立海关是以当时该地区的标志 性建筑拱桥(旧址在珠海市水湾路海湾酒店旁)的‘拱’字和著名地点北岭的‘北’字定名为拱北关。从此,拱北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在此,常听说严肃地告诉你,百度它的说法是错误的!绝对是错误!事情并没有象它解释的那么简单!
      其实在解放前,现在的“拱北”不叫“拱北”,她叫“三厂”,没错,就叫“三厂”!称呼有点古怪,你不相信,你可以随便去问问上了五六十岁的本地佬,如果他(她)告诉你:三厂我不知道在那里!那,常听说敢断言,他(她)不是本地人。那为什么叫“三厂”呢?哎!这个简单,就先说说这个吧!原因不是那里有三个工厂,而是那一带有三个“厘厂”,什么叫“厘厂”? “厘厂”就是现在的税务机关!这下你明白了吧?
       言归正传,那,究竟“拱北”为什么被称作“拱北”?而不叫“拱南”呢?这其中有其远源,也有其近因,
先说远源。
     《论语•为政》中有文:“(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是“拱北”地名取义的远源。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拱北”意为何物,“拱北” (众星围绕北辰) “拱”围绕,“北” 北辰,本意指北极星,喻国君。简单点,“拱北”意指团结一致保家卫国!我们现在国旗上的众小星绕一颗大星的设计,就是有“拱北”之意!
        经过清亡至近现代的近百年的历史沧桑巨变,原本遍布中国各省乃至广东各地的“拱北”地名和建筑名都已经消失殆尽了,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今天广州北京路上发现的古迹里也有“拱北楼”的字样。而现存最早的明嘉靖《香山县志》记载,县城(现在中山石歧)北面有街名:“拱辰”街,清朝历代《香山县志》 已经有直接称之为“拱北”街。
        由此可见,“拱北“之名寓意深远而不是我们珠海独有!
        再说近因!
        而珠海“拱北”之名的普遍认可,实际上表达了珠海的老百姓爱国爱乡之心,其意在御外,以维系边防地区人民的爱国向心力量,团结起来共御外侮。山河地理的人心,充分反映了珠海“拱北”之名的近源。
       值得一提的是,有段颇长的时间,以前“拱北”不是指现在的“拱北”!而是指现在的湾仔!
       嘿嘿嘿!常听说你不是逗人玩吧?湾仔就是湾仔啦!什么湾仔以前叫“拱北”?
       哎!后面在喊的同志,请你坐下,常听说说得没有错!以前的“拱北”就是指现在的湾仔!往下看完,你就会说:“哦!原来这样!常兄你说得没有错啊!”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8月25日,葡萄牙军队借口为被刺杀的澳门总督亚玛喇报仇(刺杀者沈亚米,遭报复杀害后葬于现在的前山中学校址内,现在坟早没了)而攻陷了中国在莲花径口所设的关闸,还继续向北推进攻占和破坏了清军的北山岭炮台。至此,中国在澳门及关闸一带所设置的海关机构及有关防御系统全部被毁灭。原本粤海关的前线澳门海关的残余力量被逼退守前山、湾仔一带。
       再到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9日至1873年1月28日),则令我厘厂由拱北湾(即现在的湾仔)而移小马骝洲(现在湾仔银坑十字门商务办公区)矣!”(民国 《香山县志续编》)
       后来经过中葡的多次谈判,至1887年 (清光绪十三年),葡方终于(可怜的文字)承认了清方在内港口靠近拱北湾的小马骝洲所设的关,由光绪皇帝亲自命名为“拱北关”。而清政府则委派税务司法来格(匈牙利人)掌管小马骝洲(拱北关)、前山等常关税厂及其所属的缉私卡,拱北关正式被命名成立!
      1949年11月15日,解放军石歧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拱北海关,结束了62年洋税务司统治拱北关的历史。1950年1月,海关总署公布拱北关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值得一提,当年挂在海关门口那十一个字,是国母宋庆龄的手迹,1999年随旧海关大楼拆除而消失,不知道你见过那十一个字没有呢?),是年,原拱北关陆续迁回到现在的拱北。
       到那个时候,北岭,联安,高沙,围基等一带村落正式统一改称为拱北!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