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3
- 帖子
- 8369
- 主題
- 4212
- 精華
- 10
- 積分
- 21123
- 金錢
- 239664
- 閱讀權限
- 200
- 在線時間
- 435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1-3-14
- 最後登錄
- 2020-10-15
|
古老的像生拼盤
| |
古老的像生拼盤
拼盤,讀者第一個反應應是“大雜燴”,將種類相關食物裝為一盤,例如點心拼盤、燒味拼盤等。“拼盤”其實應稱作冷盤、涼菜、冷碟等,將兩種或以上適宜冷吃的菜餚擺在一起便成為拼盤。後來發展至以細緻刀功、細緻構思,將冷菜原材料切割成各種以推、排、圍、擺、覆等各種手法裝盤,演變成為用餐時第一道上桌的“頭盤”涼菜,以作佐酒之用。
戰國春秋時代就有了食物雕刻技術,唐朝著名宰相段文昌寫有食經《鄒平郡公食憲章》,開了讚美女廚師廚藝先河,原來最早記載稱拼盤是出自女廚師之手。可能君子遠庖廚,廚房之作都是女兒家之道,文人雅士與美食緊密相隨,吟詩作對能有素手弄筵,便是人生快事。尼姑梵正就是五代出現的女名廚,據宋代陶谷的《清異錄》記載: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作膾、脯、醃、醬、瓜、蔬、黃、赤染色,組成景物、茗坐及二十人,一人裝一景,合成《輞川圖》小樣。即是說她用各種食材、用各樣烹調方法做成大型拼盤,該拼盤亦可分割成各小部分盤景,供人客欣賞和食用。可以想像當時尼姑梵正的烹調技巧及文化藝術修養都很高。
改革開放後,內地同業紛紛外出參加烹飪比賽,其中有用像生拼盤參賽的,但賽果令人不快。主因是像生拼盤多是好看不好吃,其中衛生一項更被認為不合格,所以有數年都將像生拼盤摒棄於烹飪大賽之外。猶幸部分資深廚師認為應予保留,近年部分廚藝大賽亦將像生拼盤列為比賽項目。經過多年發展及廚師的修為,像生拼盤亦有如雨後逢春茁壯成長的勢頭。拼盤作為中華飮食文化其中重要一環,加上現在廚房工作環境設備大有改善,廚師們的學歷及文化素養有所增進,應是時候檢視這種技藝的發展情況了。
像生拼盤細分有平面、立體、半立體三大類,今次介紹的是半立體像生拼盤。希望今期的介紹能引起業界興趣,共同改進,令古老工藝可以傳承發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