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內地新聞] 環保組織發布調查報告:濰坊地下水農藥殘留污染嚴重

【2月28日南方都市報卅記者 譚萬能】山東濰坊的地下水不僅疑似遭受部分企業「深井排污」污染,還遭遇來自於農業部門的污染。不同的是,前者是「急性污染」,後者則是「慢性污染」。據國內某知名環保組織於今年1月初發布的《環境中的農藥──中國典型集約化農區土壤、水體和大氣農藥殘留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素以種植蔬菜聞名的濰坊市下屬某縣級市蔬菜種植基地,研究人員分別在土壤、水樣和大氣中檢出農藥的數量為133種、119種和147種,其中,在30-40米地下水層中,發現三唑類農藥「苯醚甲環唑-2」的濃度最高值達到驚人的17920納克/升。

1月7日綠色和平《廣東、山東兩地農區環境中農藥調查》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 ... 13/pesticide-gd-sd/

        農藥聚地下

        報告選取了濰坊市某國家級蔬菜種植基地作為北方「集約化農區」的代表,該基地總面積達80萬畝,種植蔬菜品種達1400個。通過對29個土壤樣品、24個水樣,以及持續一個月的大氣樣品的分析,發現土、水、氣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農藥殘留。分別有83%、77%和40%的農藥,在所有的土、水、氣樣本中都有發現。

        研究人員按殺蟲劑、殺螨劑和殺菌劑三大劑型,有機氯、有機硫、三唑類等7大類別,分析了20種重點農藥在該基地周邊環境中的分布,結果無一例外地均有發現。其中,甲氰菊酯在表層土壤中的最大濃度達到5537納克/克,其殘留濃度已經遠遠大於國家二級標准(一級<50ng/g,二級<500ng/g)。

        表層土壤中存在農藥殘留的結果應該並不令人意外,但《報告》對深層土壤的分析結果卻相當嚇人。分析結果表明,在20厘米以下(20厘米到1米)的土層,除了「環酰菌胺」的檢出濃度表現為隨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其余19種農藥的檢出濃度隨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或者在剖面中均勻分布。也就是說,這些農藥殘留,隨著土壤灌溉,逐漸滲入了土壤深層。

        《報告》進一步分析了該地灌溉用的水井,位於地下37-40米的深度。結果這些水樣與地表水的對比分析結果表明,除了「氯氰菊酯-4」、「敵敵畏」和「炔螨特」等3種農藥檢測濃度平均值是地表水較高以外,其余17種農藥在地下水中的殘留濃度都高於地表水,呈現出逐漸往地下水中富集的趨勢。

        面源污染需控制

        前述的農藥殘留及其逐漸向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富集的現像,研究人員將其稱之為「農業面源污染」。這些污染物質,一般是隨著降雨或者灌溉,逐漸進入深層土壤、地表河流或者地下含水層中。

        相比工業部門的直接排污,「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並不會很快顯現出來,是典型的「慢性污染」。但一旦發生,治理則非常艱難。據國土資源部統計,早在2006年,全國受污染耕地面積已達1.5億畝。農業主管部門其實也早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2011年,農業部曾要求到2015年全國農藥使用總量要減少20%,但在2012年底的「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會議」上,又將完成時間推遲到2020年。

        而一旦農藥殘留隨著土壤逐漸淋溶至地下水後,「由於地下水環境中微生物較少,同時處在避光和缺氧狀態下,農藥在地下水中往往不易降解,具有持久性,即地下水農藥污染不可逆轉。」報告稱,對於中國北方地區而言,地下水是非常重要的淡水資源,一旦這些水源也被污染,將不僅影響居民飲水安全,進一步也會通過灌溉、蒸發等方式影響農作物、空氣等的安全。

        報告建議「國家有關權威部門開展系統性調查中國環境介質中農藥殘留狀況」,不僅要禁用部分高毒、殘留期長的農藥,更要建立這些農藥在環境中的殘留標准和健康危害評估標准,從而真正使農藥殘留等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廣州也存在地下水污染

        因農藥濫用所導致的土、水、氣中農藥殘留超標,並在地下水中富集的現像,並非濰坊獨有。報告同時也對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各蔬菜生產基地進行了調查,除了農藥的來源、品種不盡一致,殘留或富集的量不一致外,總體趨勢與濰坊大同小異《報告》通過農戶以及市場調查結果認為:目前珠三角地區仍然使用有敵敵畏、樂果、馬拉硫磷、毒死蜱、三唑磷和噠螨靈等6種禁/限用農藥。

        地處南亞熱帶的廣州及其周邊農區,病蟲害較重,不僅菜地使用多種農藥,水田的使用量也不遑多讓。報告結果顯示,在20種農藥中,有14種在水稻田表層土壤中濃度不低於蔬菜地表層土壤,蔬菜地中的殺蟲劑檢出濃度則是蔬菜地土壤大於水稻田土壤。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