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本帖最後由 IF212 於 2013-4-6 02:39 編輯

回力最近已摺埋, 入邊的食肆及商號亦陸續遷出, 看來重建在即了, 再和各位分享一幅七十年代初期回力落成不久時的相片來懷緬過往的光輝歲月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4

評分人數

TOP

回力最近已摺埋, 入邊的食肆及商號亦陸續遷出, 看來重建在即了, 再和各位分享一幅七十年代初期回力落成不久 ...
IF212 發表於 2013-4-6 02:35



   茅計

TOP

push

TOP

回力最近已摺埋, 入邊的食肆及商號亦陸續遷出, 看來重建在即了, 再和各位分享一幅七十年代初期回力落成不久 ...
IF212 發表於 2013-4-6 02:35


多謝2兄分享相片, 睇番張相, 見到相中場館的紅色屋頂, 又令我想起當年一位風水大師曾經講過, 回力球場館嘅外型設計成隻蟹一樣, 但屋頂却用了紅色, 犯了風水大忌, 因為生猛的蟹是青色的, 給人煮熟了的蟹是才會是紅色的, 後來都曾經轉為青綠色的屋頂. 可惜, 最終都要結業收場.

TOP

多謝2兄分享相片, 睇番張相, 見到相中場館的紅色屋頂, 又令我想起當年一位風水大師曾經講過, 回力球場館 ...
黃臘鯧 發表於 2013-4-6 14:58



    生猛蟹都綁手綁腳啦, 唔執就奇

TOP

依家有班人係松山開波!

TOP

回力球之友!

TOP

真係好值得懷念

TOP

回復 48# 王腳立


    你夠值得懷念喇,咁耐都唔見,衰鬼!

TOP

你倆個都值得懷念~因為成日都唔見你地

TOP

回復  王腳立


    你夠值得懷念喇,咁耐都唔見,衰鬼!
亞堅奴 發表於 2013-4-6 22:12



   你都成日失中

TOP

你倆個都值得懷念~因為成日都唔見你地
jose1057 發表於 2013-4-7 00:57



   留番7月再見啦

TOP

留番7月再見啦
王腳立 發表於 2013-4-7 12:52



    7 月????  

TOP

非常精彩的一篇文章,非常回味。

TOP

非常精彩的一篇文章,非常回味。
94110 發表於 2014-5-14 11:54



老兄如有好料, 可以放上嚟一齊分享.

TOP

各師兄所講既世界級球員,我聽都未聽過。我當年觀看球賽時的A班球員有鄧安浩,李楝,杜良駒,蘇世保,高善雅,技術應該差好遠。
小弟現在都有上松山打回力球

TOP

各師兄所講既世界級球員,我聽都未聽過。我當年觀看球賽時的A班球員有鄧安浩,李楝,杜良駒,蘇世保,高善雅 ...
94110 發表於 2014-6-2 11:04



歡迎加入小花, 你如有其他好料, 可放上嚟一齊分享.

TOP

本帖最後由 IF212 於 2016-8-3 10:36 編輯

(轉貼2016年8月3日澳門日報)

回力球集體回憶再掀熱火

◆昔年發燒友球火未熄重拾當年勇
對本澳九零、零零後來說,大概只知道正在裝修的“回力球場”,而不知“回力球”為何物。此項西班牙國技於七十年代傳入澳門,回力球場因此而建,更曾掀起街頭文化。歲月流逝,球場已轉型多年,惟一班發燒友的“回力球火”未熄,在松山的一個小小球場尋回那些年的集體回憶。不過,他們指場地過於狹窄、不合規格導致容易受傷,且缺乏照明設施,冀政府正視。

◆七十年代風靡澳門
想當年本澳的博彩娛樂多樣化,除賭場、賽狗外,連體育項目回力球亦可一賭。澳門回力球體育會副會長司徒卓海那時亦是全職球員。他表示,一九七四年開張的回力球場轟動一時,過千觀衆席幾乎晚晚爆棚,熱鬧非常,連麗的電視都有直播。此項運動與壁球相似,採用的是羊皮鉛球以及藤織蕉形球拍,球員手握球拍將球用力抽向牆壁,另一方球員則接回並再抽波,反覆抽接,接不到便輸一分。項目集體力、速度、技術於一身,相當刺激。

他形容,當年許多年輕人的夢想是成為職業回力球員,經過半年訓練後,他被挑選為受薪職業球員,每日如打工一樣上班打波,另設獎金制。那時三、四十名球員來自美國、菲律賓、墨西哥等地,亦有本地球員。但隨着回力球場於一九九零年結業,一班球員亦要另覓生計,因而各散東西。有人轉職公務員,亦有人投身娛樂博彩行業。

◆再遇隊友喜續前緣
司徒卓海轉行後,已與回力球暫別一段時間。後來再遇隊友及球迷,得知松山綜合廣場設有回力球場後,便上山重拾當年勇。除了運動有益身心外,亦藉此與一班波友聚舊,尋回當年回憶。不過,由於場地大不,他們已不用羊皮鉛球,現時採用“剝皮”網球,重量及侵略性不及以往般,球拍則是自製的“紙皮雞”(長勺形手套)。

儘管器材已因地制宜,一班波友仍因場地狹窄而經常受傷。司徒卓海形容,民署設立的松山回力球場與標準球場相距甚遠。以往新口岸回力球場長五十五米、寬十六米,球員有足夠空間伸展揮拍,現時的完全不合比例,不及標準場的五分之一,相當侷促,球員易碰撞及扭傷。另一個位於鴨涌河的球場同樣不正規、設施不理想。

◆場地非正規盼改善
一班波友因回力球場而結識,並從而熱愛此項運動,惟現時連一個正規的球場也欠缺,司徒卓海感遺憾,坦言相當矛盾。場球好天曬,落雨淋,中午時分又烈日當空,下午、傍晚則照明不足,連休息凳也要自備。有感回力球是本澳許多六零、七零後的集體回憶,現時早、午、晚不同時段都有人上山打波,大家均希望有個合適、標準的運動空間,惟多次向政府反映無果。

七十年代回力球傳入時還是孩童的李溢利對它充滿好奇,經接觸後一試愛上,更打入訓練班,最後因工作關係放棄。五十多歲的他最近又執起回力球拍,並再次上癮,每日“唔打唔舒服”,旅行回澳後都要立即上山打波。他笑言,打波後血壓變回正常、血糖變低,連因長期跑步導致的膝頭痛問題也消失,卻因場地太窄,打波時經常發生碰撞,連自己也受傷,“地方窄,球拍撞埋嚟閃都冇得閃。”冀政府能為一班回力球愛好者撥出更多運動空間。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本帖最後由 IF212 於 2016-8-3 10:46 編輯

(轉貼2016年8月3日澳門日報)

“六七〇後”尋回那些年

◆三年摸索自製球拍圓球員夢
羽毛球拍、網球拍、乒乓球拍等隨手可得,但有一種球拍在澳“一拍”難求,DIY才是樂趣,連波亦要自行加工。這項運動為回力球,它沒有隨時間絕跡,現今街頭球拍已由紙皮製演化成木製,羊皮鉛球則用“剝皮”網球代替。

◆波友球拍獨一無二
大孖明憶述,十多歲時爸爸帶他進入回力球世界,比賽時觀眾席上坐滿觀眾,看着精彩的賽事,大嘆“呢項運動真係好玩”,從此築下球員夢。他回家後迫不及待自製球拍,當時回力球深受許多年輕人歡迎,大家在空地利用牆壁打回力球,可惜隨着球館關閉,加上城市發展,回力球逐漸消失於街頭巷尾。

回力球於澳門七、八十年留下深刻印記。至今,一班“六○後”、“七○後”在松山重拾集體回憶。球拍(“紙皮雞”)於他們而言是戰友,大孖明足足花了三年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球拍,介紹做法時頭頭是道,“尋找合適的木塊切割出形狀,以電鑽鑽,    好後打磨,手柄位置以網球用手帶纏繞,然後下釘,上膠水……”製作一個“紙皮雞”約需十小時。大孖明表示,每個步驟都好考功夫,最難的是手柄與罩接合的一剎,不能傾斜。他們每個人製作球拍的方法、要求都各有特色,罩的弧度、球拍重量不等,有些波友還會用電腦激光切割,務求自己的“紙皮雞”獨一無二。

◆ “剝皮”網球彈力佳
據大孖明介紹,正規的回力球以鉛為心,包裹着樹膠的羊皮小球,賽時要戴上頭盔,街頭業餘者則用網球代替。現時為了彈力更佳,將網球“剝皮”。在等候上場時,一眾波友會在球場一隅,用自備工具將網球毛絨的外表“剝開”備用。但由於網球失去了外表保護,加上天氣熱等因素,球芯容易爆裂,故每日都消耗掉大量“剝皮”網球。

看着一班大男人在大熱天時圍在一起,好像剝橙一樣為網球剝皮,個個手法純熟,其實畫面頗為有趣。無他,熱愛而已,每一代人都有專屬的集體回憶,豈可說抹去就抹去。

◆為打波拖電帶燈上山, 波友:小衆文化值得推廣
六十有二的波友李榮開當年在街邊打回力球,為追尋童年回憶,今年趁着退休後較空閒,上山重拾舊時愛好。笑言打波七、八個月後,瘦了一圈,“三高冇晒,腳痛打到唔痛。”有時更打波如食飯般一日三次,對回力球有着牽掛。

球場數量、設施本已不足,晚上又無照明,怎麼辦?一班波友惟有自行帶燈帶電上山打波,“今日架車仲誇張,泊到去何賢公園拖(燈、電)上來。”天氣又熱、“架生”又重,但他指沒有辦法,對回力球“大鋪癮”。他又表示每日除凌晨時分外,早場、午場、晚場、子夜場都有人在松山打波,此運動適合男女老少,遊客經過都覺得十分新奇,絕對值得政府推廣,不應浪費本澳的小衆文化。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經過多年努力爭取,民暑考慮優化場地,加高網頂,雨逢和照明,波友們能繼續這項澳門特色的運動,傳承下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