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香港新聞] 孕婦食吞拿魚恐誕鈍胎

本帖最後由 jose1057 於 2013-1-12 08:26 編輯

吃魚雖有益,但市民須慎防吃比水銀更毒的甲基汞含量偏高的吞拿魚、金目鯛及劍魚等體形較大的海產。食物安全中心根據香港首個總膳食研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一成一本港適齡生育婦女,體內甲基汞攝入量超過世界衞生組織每周可容忍的攝入量,若她們一旦懷孕,有機會導致胎兒日後的認知、記憶及小肌肉活動等多種能力受損。研究同時發現,港人整體甲基汞攝入量在有相關研究地區中排第三高,僅次於葡萄牙及日本。

食安中心根據港人食物消費模式選出一百五十種食物,然後檢測食物不同物質的含量,涉及一千八百個一○年三月至一一年二月抽取的樣本。今次報告分析本港成年人從膳食中攝入鋁、銻、鎘、鉛、甲基汞、鎳及錫等七種常見金屬污染物分量。

甲基汞是水銀的一種,按市民進食次數及分量,發現消費量被視為一般及高水平的兩類市民,從膳食中攝入甲基汞的分量,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世衞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的每周可容忍攝入量,分別為兩成二及八成二,不會有健康風險。
烹調不能降低甲基汞
食安中心指出,成人每周每公斤體重攝入約三點三微克甲基汞不會有風險,但為保障胎兒健康,世衞對孕婦每周可容忍甲基汞攝入量較一般人嚴謹,即每周每公斤體重一點六微克。而若按此標準,本港的研究顯示,約百分之十一的本港育齡婦女、即二十至四十九歲女性,在日常飲食中甲基汞攝入量超標。按年齡劃分,高消費量婦女以三十至三十九歲群組的甲基汞攝取量最高,每周達每公斤體重二點五微克,超標五成六。

按食物分類,在穀物、肉類、蛋類、魚類、混合食物及調味汁六個項目共二百零四個樣本中,魚類平均甲基汞含量最高,達每公斤六十八微克,平均數較其他五項食物高六十多倍。在七十六個包括十三種魚類的樣本中,吞拿魚(金槍魚)樣本的甲基汞平均含量為三百三十微克,其中一個樣本更達四百五十微克,含量最高。以平均含量計,最高三位依次為吞拿魚(金槍魚)、海斑及馬頭。但食安中心稱,所有樣本的甲基汞含量未有超出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

根據研究結果,食安中心認為,港人攝入甲基汞的主要來源是魚類及海產,強調食物中的甲基汞不能透過烹調降低,因此提醒市民保持多元化飲食,而孕婦、計劃懷孕婦女和幼童等容易受甲基汞影響群組,選擇魚類進食時應避免體形較大的捕獵魚類或其他甲基汞含量較高的魚類,如吞拿魚、金目鯛、鯊魚、劍魚、旗魚、橘棘鯛和大王馬鮫魚等。



孕婦不宜過量進食深海大魚,以免甲基汞影響胎兒。(資料圖片)


魚類食品令港人大飽口腹之欲,但專家指出要小心揀選種類。(資料圖片)



【本報訊】今次分析的甲基汞屬水銀一種,有學者形容甲基汞毒性比一般水銀更強。一般相信工業污染令海洋環境中水銀含量增多,在食物鏈處高層的大魚,因此含水銀或甲基汞風險較高。建議食兩斤以下海魚
有婦產科專科醫生指,雖然沒有接獲因進食大魚引致胎兒腦發展受損的病例,但外國有記錄甲基汞嚴重可致生畸胎,或影響兒童記憶及語言能力等,因此提醒孕婦勿過量進食:「唔係完全唔食,因為魚含碘同奧米加3脂肪酸,對孕婦好有益,揀兩斤以下嘅海魚或者普通魚塘養魚就問題不大。」

今次研究顯示,港人從膳食中攝入甲基汞量在十四個有類似研究的國家及地區中排第三高,比攝入量最低的內地成年人多二百倍。私人執業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稱,魚類一般含甲基汞比其他食物高,港人愛吃魚愛得那麼「犀利」,他對約一成一育齡婦女攝入量超標不太意外。

靳嘉仁指醫學界知道深水大魚含較多重金屬,對十二周或以前的早期胎兒影響最明顯,會提醒孕婦小心:「試過有病人食大海魚出事,唔係甲基汞超標,係中雪卡毒,所以真係要小心。」

湖泊及海洋中細菌可把水銀轉化為甲基汞,然後由小生物吸收,經食物鏈傳遞到較大生物。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指,甲基汞可通過胎盤經孕婦傳至胎兒,毒性甚至比一般水銀強。以往研究顯示,本港及內地的魚類甲基汞含量並非太高,只要勿進食過量即可。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