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觀照自性

觀照自性


撰文:施援程




西藏一


西藏二


西藏三


西藏五


西藏四

    觀照自性

    ——郭恬煕專訪
    郭恬煕,出生於澳門,一九九八年前往法國留學,二○○四年於法國土魯茲高等藝術學校獲得法國國立藝術碩士學位,二○○五年獲法國巴黎文化事務部頒發“個人創作奬金”,並完成錄像作品“卡拉伯ok”。二○○六至○七年於印度與西藏拍攝“仍在流亡——家書”,該片曾獲二○○九年香港獨立錄像比賽之亞洲區競賽最後十名,於香港藝術中心公映。二○一一年,她的作品“過路——靑洲”代表澳門參加意大利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現為全職藝術家與自由工作者。

    二○○七年,郭恬煕從法國回澳定居後,她創作的作品與之前的截然不同。猶記筆者第一次觀賞她的作品時,是在二○○五年,那時她與四位來自不同地方但同一間學校畢業的歐洲藝術家一起創作,把牛房倉庫的展場變成一個動工中的地盤,透過不同藝術媒體和行為藝術等,思考不同文化之間的關係。這個有別於一般展覽的展示方式,為筆者帶來了一次多元化的視覺衝擊。
    二○○八年,當筆者再遇上她時,她已是以Macau CLOSER編輯的身份與我見面,然後聽她娓娓道來○六至○七年間在印度與西藏之行的奇遇故事,並創作了“仍在流亡——家書”錄像及攝影作品。這個作品確立了她之後的創作方向,以及改變了她的人生及價値觀。
    李銳奮老師的啟蒙
    郭恬煕中學時代受愛攝影的父親影響,覺得拍照很有型而跟住拿起相機拍攝。之後在攝影學會上過攝影班,一九九七年入讀澳門理工學院設計系受李銳奮老師啟蒙,才發現攝影並不是表面視覺美那麼簡單;到上藝術史課時,更從老師口中認識到不同時期的藝術家,感動到落淚。從那時起,她對藝術的世界非常嚮往,並改變了之前到英國主修建築的想法。那時郭恬煕的男朋友是法國人,她從男友及曾留學法國的老師身上得知更多法國的事情,開始對這個國家的文化充滿憧憬及興趣。
    留學第一年日間學法文,晩上畫畫,自小美術功課就很好的郭恬煕,畫什麼像什麼,法國老師見到她的畫作,問:“為何要畫得那麼像,那不如拍一張照,不是更好嗎?”回想我們的澳門敎育,沒有人敎過我們怎去畫得不像,一直以為繪畫是要精巧及畫得像眞的一樣,當時她打破不了這障礙,就轉到攝影方面發展。郭恬煕喜歡在晩上影相,用3200度手沖黑白菲林,買了放大鏡自己沖曬。
    用攝影治療心靈
    郭恬煕說,最初的拍攝理念是受法國攝影紀實家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對生活質疑的攝影態度,以及街頭紀實攝影家杜瓦諾的觀察及捕捉巴黎街頭巷尾的手法影響,他們的作品總有迷人及令人會心微笑的元素。後來她接觸到美國攝影師麥克斯的作品更為震撼,因他徹底推翻攝影的規則,以故事式及加入文字作叙述,拍攝關於死亡、靈魂及超現實的作品,令她發覺藝術可以任何形式去創作。
    到法國的第三年,郭恬煕入讀了理想的藝術大學,到過美國看當代藝術,得到參展的機會及工作經驗。她的生活看似順利,但就活得不開心,常受失眠及情緖困擾。後來一位心理醫生看過她的日誌式攝影作品後,提議她必須更投入創作,把內心的恐懼化成動力,好好利用創作的自由,透過藝術將內心深處的思想表達出來,從而得到心靈治療。
    法國藝術學校的敎學,不會將應用的工具變成一個藝術家的身份,創作內容更不受媒材限制。郭恬煕最初以攝影為主要創作媒介,後來更運用文字、錄像及裝置去創作,這種將全部媒介結合起來的創作方式,對她日後成為藝術家、編輯及策展人有很大幫助。
    從佛學中參透人生眞諦
    因印度與西藏之行,讓郭恬煕接觸到佛敎,自小喜歡哲學與文字的她,驚訝於佛學裡已涵蓋了她之前所認識的學問,而且更為深入、細緻,影響了她的思想及創作。這幾年間,她遊走於印度、西藏及靑海,拍下了大量作品。這些用120底片拍攝的作品,到現在還有不少尙未沖曬出來,郭恬煕認為那批相片的創作還得延續下去,完全不急着觀看拍攝效果,因為內心踏實擁有的感覺,比起一切更重要。
    如“西藏作品”系列,將兩張不同內容的作品拼在一起看,郭恬煕不作任何詮釋,一張相片就像一段文字,一個系列的相片就像一篇文章,影像與影像之間會產生聯想與意義,甚至是故事,這就是兩張相片之間的關連。至於它們要說的是什麼,就讓觀賞者自行聯想和決定吧。當下她的作品旣純粹又故意,用最直接最眞誠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拍攝,就如決定性的瞬間,故意把兩幅看似完全不同,而又帶有個人配搭意念的放在一起,為觀衆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在協調與衝突之間,自有中庸之道。
    《心經》中的“般若”是指大智慧,對自身生存及世界的洞察與認識,在觀照般若之中,若能了悟自己的本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清淨,就證入了實相的般若,開發了善根功德。郭恬煕近年的作品多以靜態影像觀念轉化成錄像,以透式自性的根本,結合自然環境與心靈本質。當我們看到這樣的錄像裝置作品,便發現當代影像的界限就不存在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