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淺談濕疹的中西醫療法




呂澤康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淺談濕疹的中西醫療法

    濕疹,中醫稱為“濕瘡”;根據皮膚損傷特點、發病部位,又有其他稱呼,如:“四彎風”、“腎囊風”、“旋耳瘡”等。其病因複雜,與過敏體質或內外過敏原刺激有關。中醫認為多由稟賦不耐風,濕、熱阻於肌膚所致。皮損呈多形性,有紅斑、丘疹、水皰、滲液、結痂、浸潤及皸裂等,患者一般自覺瘙癢,全身任何一處均可發生,如耳部、乳房、陰囊、頭、面、手、足、外陰或肛周等。

    西醫治療一般以抗組胺類藥物、非特異性脫敏療法、皮質類固醇激素或抗生素為主。
    中醫治療以辨證論治為主,分風熱型、濕熱型、脾濕型、血虛風燥型等。
    風熱型可用“消風散加減”,以疏風清熱為治法,處方:荆芥、防風、牛蒡子、刺蒺藜、蟬蛻、黃芩、苦參、生地、當歸、石膏、甘草。
    濕熱型用“龍膽瀉肝湯加減”,目的是利濕清熱,處方:龍膽草、黃芩、丹皮、柴胡、梔子、生地、當歸、木通、車前子、苦參、蒼朮、黃柏、生甘草。
    脾濕型用“除濕胃苓湯加減”,作健脾利濕,處方:白朮、豬芩、茯苓、山藥、生苡仁、車前草、澤瀉、徐長卿、陳皮、茵陳、蒼朮、生甘草。
    血虛風燥型用“四物消風散加減”,主要是養血祛風兼潤燥為治法,處方:生地、當歸、荆芥、防風、白芍、川芎、白鮮皮、蟬蛻、獨活、丹參、茯苓、胡麻仁。
    中藥除口服煎劑外,外洗或浸藥也有很好療效。另外,針灸對治療此病也有其優勢,高明的中醫大夫更可單憑針灸把此頑疾治癒。
    還有,患者在治療時若能配合調理,治療就更事半功倍,如戒酒、忌食辛辣魚腥;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澡;多休息等。
    雖然皮膚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頑固難癒,患者痛苦纏綿;而且容易在治療期間半途而廢,或見病程稍為穩定就停藥,但原來病根未除,容易反彈,導致病程反覆,故有:“醫生不治癬,治癬丢了臉”之諺。
    筆者診所近日就來了一名女性患者就診,她自述曾在英國倫敦市內最著名的醫生街(Harley Street)看了幾個月皮膚專科醫生,每天必須服十幾種西藥(如圖一),而且已花費了約六、七千英鎊(約香港幣九萬餘元)。刻下她全身紅疹還在,尤其在面上(如圖二),而且晩上瘙癢得無法入睡,故欲嘗試中醫治療。
    筆者為其針灸及用中藥治療不到一周,她表示晩上痕癢基本受控,睡眠已得到改善,面上紅疹亦基本消退。可惜在針灸第七次後,患者認為病程已受控,並自行停藥,亦不遵守跟筆者的協議(不可在治療期間飮酒),卻飮了一小杯烈酒,翌日立即導致眼腫,且面上紅疹又發,全身瘙癢(如圖三),故治療重新開始。
    在整個治療的第十一次針灸後,她的皮疹基本已完全消退(如圖四)。但筆者還是強烈要求患者多服兩周中藥作鞏固治療。

返回列表